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7篇
  免费   969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林业   1829篇
农学   1264篇
基础科学   823篇
  1612篇
综合类   8596篇
农作物   1184篇
水产渔业   923篇
畜牧兽医   2501篇
园艺   1333篇
植物保护   71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635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493篇
  2011年   1541篇
  2010年   1533篇
  2009年   1334篇
  2008年   1341篇
  2007年   1296篇
  2006年   1001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过程病害日趋严重,水产养殖对象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综述了水生动物包括鱼、虾和贝类溶菌酶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梅的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表达及其在机体内的表达规律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93.
雨季造林在青海省有着传统的习惯,每年的7—9月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干旱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季节。文章对青海省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4.
对台湾栾树苗木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了台湾栾树苗木生长规律和不同育苗方式苗木生长情况,提出了台湾栾树的育苗技术,为沿海地区台湾栾树苗木繁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
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优180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80配组选育而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品比试验,福建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等优良特性,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模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华  朱付保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4):255-263
土地整理项目选址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空间优化问题,将传统选址方法用于解决多目标土地整理项目选址存在明显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模型,归纳了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选址规则,提取3个能够体现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目的及意义的目标函数,即新增耕地潜力最高、空间分区集中连片、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数最高,同时考虑了土地整理项目最小新增耕地率、实施规模2类约束条件,并详细阐述了算法的核心思想、矢量编码策略、状态更新机制等内容,最后选取湖北省嘉鱼县为试验区,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对目标的权重调控可以得到不同目标偏好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方案,该文所构建模型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提供的选址方案科学合理,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控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基于31个县域单元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值由0.274 6增加到0.514 5,县域之间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少;2)2000—2010年城镇化由中等、低水平发展为中等、高水平,低城镇化地区由以鄱阳湖湖体为中心的"十字"分布缩小到"T型"分布;3)2000—2010年全局G系数由0.030 55上升为0.031 75,城镇化冷点集聚显著且呈现减弱趋势,热点增加迅速;4)人口和社会城镇化指数是主要的障碍指数,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单位面积非农产业产值、城镇用地占总面积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邮电业务量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方华  林建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83-285,292
阐述了植被护坡的功能和发展历史。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护坡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坡转向护坡与景观改善并举,并且在有些情况下,以景观改善为主要目的。介绍了目前植被护坡在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水体边坡应用的主要类型与优劣,提出植被护坡存在的问题和植被护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为恢复和保护濒危淡水贝类资源,该文根据物质平衡原理,以具有代表性的淡水彩虹贝类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小型的室内淡水彩虹贝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养殖池、生物过滤器、蓄水池、循环水泵、充氧系统和自动投饵装置等环节组成。并在该循环水系统中对钩介幼虫2日龄的彩虹贝幼贝进行了为期60 d的养殖(2011年6月21日到2011年8月20日),整个养殖周期内,彩虹贝幼贝养殖系统环境稳定,水质稳定良好,彩虹贝幼贝壳长日增长量为15.2μm/d,彩虹贝幼贝的最大相对增长率发生在第40天到第50天,其相对生长率为32.4%,和之前池塘流水、跑道式等养殖模式相比,该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彩虹贝幼贝获得了更高的生长率。该研究可为淡水贝类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Purpose

Nitrogen (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that can limit plant growth in forest ecosystems.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archaea (AOA) are considered as the key drivers of global 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Soil ammonia-oxidiz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subtropical vegetation remain poorly characteriz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AOA and AOB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shift in response to four typical forest vegetations in subtropical reg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Broad-leaved forest (BF), Chinese fir forest (CF),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PF), and moso bamboo forest (MB)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ern China and represented typical vegetation types. Four types of forest stands of more than 30 years grew adjacent to each other on the same soil type, slope, and elevation, were chosen for this experiment. 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OA and AOB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real-time PCR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The impact of soil properties on communities of AOA and AOB was tested b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OB dominated in numbers over AOA in both BF and MB soils, while the AOA/AOB ratio shifted with different forest stands. The highest archaeal and bacterial amoA gene copy numbers were detected in CF and BF soils, respectively. The AOA abundance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pH and organic C 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O3 ??N concentration. The structures of AOA communities changed with vegetation types, but vegetation types alone would not suffice for shaping AOB community structure among four forest soils. CCA results revealed that NO3 ??N concentration and soil pH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OA community except vegetation type, while NO3 ??N concentration, soil pH, and organic C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OB communitie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undance and structure of AOA and AOB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ree species, and AOA was more sensitive to vegetation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than AOB. N bioavailability could be directly linked to AOA and AOB community, and thes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cluding forest tree species selection in areas managed to minimize N export to aquatic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