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7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1496篇
林业   1109篇
农学   922篇
基础科学   726篇
  1609篇
综合类   8188篇
农作物   1295篇
水产渔业   829篇
畜牧兽医   2964篇
园艺   1226篇
植物保护   84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850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499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434篇
  2009年   1253篇
  2008年   1184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为了探讨气候资源配置差异,解决生产后期不利因素制约烟叶成熟、影响烟叶品质的问题,通过适度提前移栽并对不同移栽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香味成分、外观及评吸等54项指标间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度、糠醛、糠醇、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4和叶片生长期有效积温均值等6个指标与其余指标间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3月10日移栽烟叶的上部叶色度最好,总氮较高且总糖最低,同时中部叶的甜度最高且苯乙醇含量最低,能较好地符合皖南优质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产上可以探索适度提前移栽获得较好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2.
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黄瓜冬季育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冬季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以日光温室正常培养(不加温)和发热电缆(敷设功率为100W/m2)加温为对照,研究碳晶电热板加温对基质温度、耗电量、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以日光温室正常培养(不加温)为对照,研究隔热层在碳晶电热温床育苗中的节能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80W/m2敷设功率的碳晶电热板加温的夜间基质温度能达到并保持目的温度(18℃),比对照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高12.1和6.07℃,比发热电缆处理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高7.0和3.05℃,耗电率比发热电缆处理的减少34.4%;2)黄瓜出苗时间为1.3d,比对照处理减少4.0d,比发热电缆处理减少2.0d;3)80W/m2碳晶电热板加温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比对照处理增加144.4%,比发热电缆处理增加46.7%;4)与不使用隔热层的碳晶电热温床相比,使用聚苯乙烯板和无纺布制作成的隔热层的电热温床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提高2.3和1.9℃,耗电率减少22.6%和21.2%,黄瓜壮苗指数提高50.0%和43.8%。说明碳晶电热板加温是适合我国华北地区冬季设施黄瓜育苗的加温方式,敷设功率以80W/m2为宜;聚苯乙烯板和无纺布是适合碳晶电热温床使用的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了解广西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揭示其遗传变化规律,为其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及有效防控马流感疫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对广西EIV分离株(A/Equine/Guangxi/1/09,简称GX09株)进行NA基因扩增,经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GX09株NA基因全长142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413 bp,编码470个氨基酸,包含7个糖基化位点及17个半胱氨酸(Cys)残基.GX09株与参考毒株的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4.7%~99.5%,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0.4%~99.4%;与Gansu08株、Heilongjiang08株、Inner mongolia08株及Liaoning08株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4%;与1989年在我国吉林分离获得毒株(Jilin89)的同源性最低,对应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7%和80.4%.从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出,GX09株与最近几年国内外分离获得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美洲型分支.[结论]目前广西流行的EIV与国内外的流行毒株一致.  相似文献   
194.
李寒  严力蛟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113-114,156
国内现代住区园林建设问题主要集中在景观形式浅薄化和社区归属感缺失两个方面。为承载有意义的社区生活文化内容,促进居民审美价值判断的形成,并让住区园林满足居民的情感诉求,从而实现居民的家园愿景,需要填补家园意象设计的空白,让寄托着人对理想家园永恒追求的情感与愿望通过园林景观成功传递实意信息。基于从唐诗中提炼意象实体作为意象设计的思路,探究住区园林景观家园意象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以期为国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5.
草原樱桃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性,而对樱是北京当地的中国樱桃品种。为了培育出适合北京及华北地区的抗逆性强的砧木,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将草原樱桃和对樱杂交,共得到17个杂交后代。现采用SRAP技术验证了草原樱桃和对樱的17个杂交后代的杂种真实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杂交后代的遗传基础更多的来自于草原樱桃。  相似文献   
196.
吉林省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2004~2014年间课题组在吉林省开展的田间试验及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肥效和校验试验资料,按土壤养分(播前耕层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10叶期0~9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对土壤进行分级,进一步结合目标产量,初步建立以根层硝态氮调控为核心的总量控制、分期实时实地精确监控的玉米氮肥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磷、钾肥恒量监控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吉林省玉米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7.
对绵羊和水牛在感染大片吸虫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大片吸虫很不易感,水牛对大片吸虫很易感。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白细胞总数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5 956(±825)个细胞/mm3血液和12 657(±1 053)个细胞/mm3血液。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嗜酸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小于5%。淋巴细胞占的比例最大,绵羊为59.5%,水牛达70.8%。感染绵羊和未感染绵羊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在感染过程中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绵羊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迅速升高,在感染后4周(4W P I)达到高峰。而感染水牛和未感染水牛白细胞总数差异不显著,但嗜酸性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水牛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升高缓慢,到8 W P I达到高峰。结果提示嗜酸性细胞在感染绵羊中更加有效地参与了杀灭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198.
小麦族包含大量由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同一个异源多倍体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可能对表型性状产生非对称性贡献,例如小麦属多倍体物种的形态分类特性,更像其A基因组供体物种,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组显性。由于基因组显性,小麦族形成了以A、D、U、St为轴心(显性)基因组的异源多倍体物种簇。异源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显性可能与其进化适应优势的形成有关。在育种方面,基因组显性影响多倍体新作物开发及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设计。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2018~2019年辽宁省11个水稻产区分离的220株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菌株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11~0.4983 μg·mL-1,敏感性差异达44.89倍.220株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200.
以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茎、叶为材料分离得到内生菌183株,其中真菌111株,放线菌23株,细菌49株。雷公藤植株的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菌数量有较大的差异,雷公藤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多(89株),占总数的48.63%,叶部次之(72株),占总数的39.35%,茎部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少(22株),占总数的12.02%。以卤虫、蚊幼及蚜虫为试虫,对183株内生菌的杀虫活性进行筛选,得到3株对蚜虫具有较高毒杀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11-6-76的胞内和胞外代谢物均具有较高的杀蚜活性,蚜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8.64%和70.75%;菌株11-3-37和12-2-47的胞内代谢产物提取物对蚜虫的毒杀活性较高,蚜虫死亡率分别为82.74%和76.97%。菌株11-3-37、11-6-76和12-2-47胞内代谢产物粗提物对蚜虫的LC_(50)分别为34.8mg/mL、31.2mg/mL和46.4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