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林业   864篇
农学   1099篇
基础科学   611篇
  1307篇
综合类   2076篇
农作物   498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851篇
园艺   246篇
植物保护   43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Cross粘度方程,对二维轴对称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聚丙烯酰胺稀溶液(PAM)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速对减阻流体的减阻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减阻率和传热降低率随流速的增大逐渐增大到渐进值,而且传热降低率恒大于减阻率.减阻流体柯尔本(Colburn)因子与摩擦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柯尔本比拟,特别是在较低流动雷诺数下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42.
高温蘑菇浙AgH—1种型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了高温蘑菇浙AgH-1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该菌株最适出菇温度为27 ̄30℃,子实体能在35 ̄38℃下生长。此外该菌株子实体的口感和风味明显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双环蘑菇,因此该菌株是双环蘑菇的一个新的生理型。  相似文献   
143.
为发掘小麦盐应答相关基因,利用Genevestigator在线生物信息学程序,分析了25个试验中118个样品的盐胁迫试验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2个盐应答候选基因。以中国春小麦为试验材料,将其三叶一心期幼苗根系置于200mmol·L~(-1)的NaCl溶液中,分别处理0、0.5、1、2、4和8h,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中1个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近,受盐胁迫诱导明显上调表达,命名为TaSR1。该基因编码区含有948个核苷酸,编码315个氨基酸。TaSR1蛋白含有KRTAP和PHA01732两个保守结构域,富含脯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44.
Wool fabric was treated with liquid ammonia at -40 °C for 30 and 60 s 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yrrole (PPy). The polymer was deposited on wool fiber using the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with 0.02 and 0.05 mol/l (Py)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FeCl3 as a catalyst. Functional groups of wool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FT-IR, and surface morpholog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M micrographs. Properties such as water absorbency, surface resistivity, abrasion resistance, weight add-on,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coated specimens were explored. The FT-IR outcomes revealed the liquid ammonia pre-treatment changed the amount of amide I (NH), cystic acid, cystic monoxide, and dioxide content of the fiber. SEM micrographs revealed the descaling of wool surface after pre-treatment and smooth coating of polymer. Pre-treatment of wool in liquid ammonia improved absorbency of wool fabric with respect to the treatment duration.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wool fabric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pre-treatment duration. The results of abrasion resistance confirmed that the pre-treated fabric exhibited lower loss of polymer after 200 cycles of abrasion. The weight of the fabric was increased and air permeability decreased when the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 ammonia pre-treatment duration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45.
A water and dye-free heat treatment method was used to color wool fibers. The heat effect changed wool fibers to different colors from white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 The influences of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colors of wool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olored wool fibers was evaluated. The color strength of wool fibers increased as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and time increased. The tensile strength retention rate of wool fiber was relatively high (≥90 %) when the heat temperature was below 200 °C.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wool fibers scarcely changed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The carbon content of fibers was found to reduce by heat treatment, indicating oxidization of components in the wool fibers in the process of coloration. Heat treatment may provide a water and dye-free approach to color wool and other textile fibers, albeit within a limited color range.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期平均蜡粉含量最接近,可代表整个生育期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在同一个生育期内蜡粉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蜡粉含量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高粱蜡粉与茎秆糖锤度部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为选育高蜡粉含量品种从而提升高粱抗逆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究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回顾和梳理学校供餐计划的国际研究进展,阐明学校供餐计划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短期影响、长期效果以及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探究学校供餐计划的方案设计和国际经验,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成效和可能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结果表明: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影响,中国需要进一步构建项目监督和激励机制,结合其他益贫政策,发挥营养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人力资本和促进乡村振兴。本研究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学校供餐计划的认识,同时为我国有效实施营养干预项目,促进儿童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少贫困代际转移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剑麻是我国重要的麻类作物,在广东湛江地区剑麻上发生一种叶斑病,导致剑麻叶片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产量。明确剑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药剂,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经科赫氏法则验证后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结合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从广东湛江剑麻产区分离得到叶斑病致病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深褐色,中间有一条中横隔隔开,形似双胞结合在一起,ITS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000132μg/m L。【结论】广东湛江地区发生的剑麻叶斑病初步鉴定为由可可毛色二孢真菌引起,该病原菌对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敏感。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冬小麦覆盖度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10与201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实测了冬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分析了不同覆盖度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以及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比值植被指数(RVI)、小波能量系数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覆盖度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覆盖度越大,冬小麦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越小,在近红外波段越大。在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负相关,在"红边"处,由负相关变成正相关。在返青期、拔节期,NDVI估算效果好(R2为0.835 9、0.805 7);在抽穗期、灌浆期,RVI估算效果好(R2为0.803 1、0.829 4)。在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高频、低频小波能量系数为自变量的冬小麦覆盖度估算模型的R2分别达到0.911 2、0.895 4、0.880 2、0.927 5。  相似文献   
150.
倒伏是玉米的重要胁迫之一,为提高玉米新品种抗倒性检测的效率,需选择倒伏胁迫高发环境作为测试环境。该文结合倒伏胁迫发生机理和大风概率统计模型,首先计算每个气象站点的因风倒伏概率,通过插值和区域统计,得到东华北、黄淮海两大玉米主产区各县区的因风倒伏概率,最后进行玉米抗倒性检验环境的选取分析。结果表明:倒伏胁迫概率超过60%的县区适宜作为玉米抗倒性检测的备选环境,只需3~5个点即可基本保证每年试验都会发生倒伏胁迫;黄淮海发生极严重倒伏胁迫的平均概率高于东华北,与实际情况吻合,两大区域可作为极严重倒伏胁迫检测环境的备选县区有54个,严重倒伏有16个,一般性倒伏有21个;本方法为测试环境选取决策提供了一种量化操作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测试环境倒伏胁迫的发生概率和新品种抗倒性检测的效率,降低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