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4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2306篇
林业   1377篇
农学   1649篇
基础科学   1410篇
  2521篇
综合类   9205篇
农作物   1477篇
水产渔业   832篇
畜牧兽医   3590篇
园艺   1232篇
植物保护   1002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1056篇
  2021年   1127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975篇
  2018年   718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1100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1333篇
  2012年   1697篇
  2011年   1739篇
  2010年   1663篇
  2009年   1323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1131篇
  2006年   1026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石油醚为介质,分析了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落花生茎叶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3种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16.82%)、N-棕榈酸(17.07%)和1-辛烯-3-醇(芳樟醇的分解产物,8.82%),均能与内标物很好地分离。芳樟醇在6.25~20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石油醚中的芳樟醇浓度为10.415 mg/m L,落花生茎叶中芳樟醇浓度为578.611 mg/k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2.
选择车流量大,且绿化良好的北京西北四环六郎庄段为试验地,在早高峰时段采集距公路0,16,36 m处的空气样品,利用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空气中的苯系物和氯代烷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没有绿化带的对照地相比,随着距离的增加空气中的苯系物和氯代烷烃的种类和含量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而空气中萜烯化合物含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随距离增加迅速升高,说明绿化带植物通过吸收污染物,并释放萜烯等挥发物改变空气组成,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农村图书馆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着眼于黑龙江省农村图书馆,从黑龙江省农村图书馆特点入手,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图书馆试点的总体情况,并展望农村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利用SSR标记技术对20个麻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2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用于正式PCR扩增,共检测到52个遗传位点,其中多态性遗传位点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麻核桃种质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7~0.90,说明SSR标记能将20份种质完全区分开。UPGMA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1处聚为4类。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1987-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和地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其地类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2年,钟山风景区针叶林和非林地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增加;600m幅度下的钟山风景区地类信息熵值空间格局层次感较强,1987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高值区和低值区2个区域,其中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区和山岳景观区;2002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3个较高值区域和1个较低值区域,高值区域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以及自然景区北部,低值区域位于自然风景区南部;1987-2002年,研究区地类信息熵低值区域在减少,高值区域在增加,但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说明土地利用结构向多样性发展,均衡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96.
基于EnMAP-Box的遥感图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7年6月云南省勐腊县TM遥感数据,利用EnMAP-box进行了支持向量机的图像分类研究,以网格搜索法寻找最优参数,在设定的范围内,求得了最优C和g参数,用此参数进行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图像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SVM方法较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特别是阔叶林和橡胶林的精度明显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面积较小的次要类型,2种分类方法的精度基本保持一致;SVM的总体精度相对于最大似然分类提高了11.9%。  相似文献   
997.
王鑫  马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30-12332,12335
我国的第一代农民工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他们未能安享晚年,养老问题将集中爆发。首先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新农保的参保率高保险待遇低、超龄务工三个方面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的境遇,其次从政府、企业、第一代农民工个体三个责任主体剖析了其深层原因,然后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其他养老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第一代农民工的不同去向及主要收入来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人工醇化上部烟叶重要中性致香物质与感官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人工醇化条件下烟叶重要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间关系,利用诸城地区烟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重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发生极显著变化,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和其他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别提升了82.67%、63.16%、276.74%和73.77%,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下降了32.33%,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无显著变化。美拉德反应产物与感官质量关系最为密切,且均为有利的影响;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对香气质和余味的作用是显著有利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对杂气、刺激性和总分的间接作用是显著有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1、0.576和0.344;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叶绿素降解产物对感官质量有着不利影响;其他类中性致香物质对烟叶感官质量作用较小。逐步回归表明:感官质量与致香物质间回归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均在0.80以上,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99.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吸附量及吸附机制,以花生壳、玉米秆、杨木屑和竹屑为原料,在500℃下充N_2保护热解制备生物炭,通过电镜扫面图(SEM)与傅立叶红外光谱图(FTIR)表征NH_4~+-N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特征,结合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NH_4~+-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后生物炭表面附着颗粒或粉末物质,孔隙被填充,表面变得较为平坦。四种生物炭表面分布的-OH、-C=O、-C-O,以及花生壳生物炭与玉米秆生物炭表面的-CH_3、-CH_2、-O-参与了吸附;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等温吸附;吸附均在5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生物炭对NH_4~+-N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在溶液pH=7.00条件下,初始浓度为800 mg·L~(-1)的体系中,四种生物炭对NH_4~+-N的最大吸附量为9.5~15 mg·g~(-1),吸附能力大小为花生壳生物炭玉米秆生物炭竹屑生物炭杨木屑生物炭。研究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吸附NH_4~+-N起到决定性作用,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由快速反应所控制,四种生物炭中吸附性最好的是花生壳生物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