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85篇
  免费   4146篇
  国内免费   6021篇
林业   4630篇
农学   3696篇
基础科学   2941篇
  6739篇
综合类   29266篇
农作物   4478篇
水产渔业   3443篇
畜牧兽医   9605篇
园艺   4619篇
植物保护   3035篇
  2024年   368篇
  2023年   1277篇
  2022年   2939篇
  2021年   2967篇
  2020年   2709篇
  2019年   2696篇
  2018年   2021篇
  2017年   3212篇
  2016年   2154篇
  2015年   3127篇
  2014年   3282篇
  2013年   3749篇
  2012年   5153篇
  2011年   5364篇
  2010年   5084篇
  2009年   4393篇
  2008年   4503篇
  2007年   4163篇
  2006年   3405篇
  2005年   2725篇
  2004年   1740篇
  2003年   1170篇
  2002年   1077篇
  2001年   1026篇
  2000年   936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2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经过酵母菌富集培养,以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酸酯为唯一碳源培养和分离,并进一步用手性HPLC法复筛,得到了两株优先立体选择性水解(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酸酯的酵母菌菌株S11和S25。两株酵母菌均能产生耐酸酯酶,在pH 3.0时对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酸酯进行立体选择性水解,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em>p)均在95%以上,转化率(C)分别达50%和46%。测定了菌株S11的生长曲线,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探,发现其所产酶为生长偶联型的胞内酶。  相似文献   
992.
测定了草坪上常用的14种化学药剂对蝼蛄斯氏线、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存活和侵染率的影响。杀虫剂乙酰甲胺磷在高浓度和推荐浓度下对蝼蛄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小卷蛾斯氏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21%和9.5%,13%和5.5%,5.5%和2%;敌百虫在高浓度和推荐浓度下对蝼蛄斯氏线虫的致死率分别高达94.5%和92.5%,在高浓度下对长尾斯氏线虫的致死率为8%,对小卷蛾斯氏线虫没有明显致死作用;克蛾宝对3种线虫的致死作用均比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低。杀菌剂对3种线虫的存活均无影响。除草剂2,4-D丁酯对3种线虫低浓度和高浓度下致死率分别为2%、6%、3.5%和5%、85.5%、6%。经化学药剂处理24h后的线虫侵染黄粉虫9-11龄幼虫,对线虫存活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对线虫的侵染率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剂型为10%可湿性粉剂的吡虫啉对长尾斯氏线虫,以及高浓度的2,4-D丁酯对小卷蛾斯氏线虫的侵染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螟黄赤眼蜂繁蜂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螟黄赤眼蜂的繁蜂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繁蜂代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子代蜂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在柞蚕卵上连续繁殖25代后,其寄生率、单卵蜂量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4.08%、45.00%和65.72%,子代蜂寄生率和单卵蜂量平均每代衰减为2.0%,而羽化率下降3.0%。其发育历期延长72h。子代蜂性比(雌:雄)下降幅度不大,在8.25~9.59:1。  相似文献   
994.
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液体培养基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几种诱导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蔬菜汁混合培养液,测定了各培养液诱导苎麻疫霉游动孢子囊的效果以及其对苎麻疫霉菌游动孢囊产生量、形态特征、游动孢子释放、卵孢子产生量、卵孢子的形态、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配比培养液均能很好地诱导游动孢子囊的产生,且以较低浓度的培养液对孢子囊诱导效果较好,而高浓度则有利于卵孢子的产生,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均能正常释放游动孢子。其中西红柿∶黄瓜=1∶2配比的培养液简单易行且诱导效果最好,是V8C的理想替代培养液。  相似文献   
995.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其内生性(以抗利福平120 mg·mL-1为标记)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个拮抗菌株对玉米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体内繁殖,具可转移性.拮抗菌株B20-006和B20-120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菌液浸种处理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67.9%和62.3%,成株期分别为40.2%和39.1%.  相似文献   
997.
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区分NDV强弱毒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计的特异引物,采用RT-PCR对1996年以来分离的45株国内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分析,并与其MDT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建立了RT-PCR结合BglⅠ内切酶分析区分新城疫强弱毒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迅速,不仅能区分新城疫的强弱毒株,还可诊断AMPV-1引起的其他禽类的感染。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NO.6、NO.8和Z染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NO.2染色体上,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相似文献   
99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以感染对虾甲壳内侧出现直径为0.5~2mm大小的白色斑点为主要特征的暴发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虾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均有其敏感的宿主,以虾、蟹等十足目类为多。目前,普遍认为WSSV存在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或浸泡感染)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全球对虾养殖业所面临的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是国际兽医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规定报告的重要水生动物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以来,至今已席卷了世界各国的对虾养殖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