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1篇
  免费   3065篇
  国内免费   4608篇
林业   3531篇
农学   2426篇
基础科学   2153篇
  4986篇
综合类   23111篇
农作物   3669篇
水产渔业   2528篇
畜牧兽医   7304篇
园艺   3809篇
植物保护   2087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000篇
  2022年   2254篇
  2021年   2203篇
  2020年   1990篇
  2019年   1991篇
  2018年   1504篇
  2017年   2475篇
  2016年   1563篇
  2015年   2316篇
  2014年   2497篇
  2013年   2787篇
  2012年   4022篇
  2011年   4195篇
  2010年   4090篇
  2009年   3474篇
  2008年   3596篇
  2007年   3269篇
  2006年   2692篇
  2005年   2105篇
  2004年   1401篇
  2003年   897篇
  2002年   872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991.
黑龙江勤得利湾鱼类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调查勤得利湾鱼类共计58种,隶属于15科,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多,43种,占水系鱼类总数74.13%;鳅科5种,占0.09%;偿科、鲶科各2种,各占0.035%;鲟科、狗鱼科、鳕科、鮨科、塘鳢科、鳢科、杜父鱼科各1种,共占0.017%。肉食性鱼类种类相对较多。通过比较分析,黑龙江勤得利湾鱼类组成与黑龙江中游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围隔设置单养虾(S)、单养藻(A)、虾藻混养(SA)、虾鱼藻混养(SFA)4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对围隔高密度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和水质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养殖菊花江蓠的围隔水体中有更高的DO水平和较低的营养盐水平,说明对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和营养盐都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水体中弧菌密度也较低,养殖环境稳定性好,使得养殖的对虾生长快,成活率高。与S相比,SA中的对虾成活率提高了32%。本实验对于采用搭配大型海藻进行养殖污染的净化与水质调控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本实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15.6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2×3)实验,配制3种不同蛋白梯度(38.87%、45.55%和51.00%,干重)的等脂实验饲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为1.53 kg/m^3(0.196 m3体积的实验桶,每桶20尾鱼)、2.30 kg/m^3(每桶30尾鱼)和3.06 kg/m^3(每桶40尾鱼)。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实验为期56 d,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结果显示,增重率在高、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但当饲料蛋白含量一定时,养殖密度对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鱼体常规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当饲料蛋白一定时,高密度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静水投喂3 h后,氨氮排泄率在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研究表明,45.55%饲料蛋白质含量已经能够满足红鳍东方鲀幼鱼正常生长的需求。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条浒苔海区试栽培及外界因子对藻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4年1月采自江苏如东海区紫菜栽培架上的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为研究材料,经分离纯化培养,用条浒苔藻体放散的孢子进行采苗及其海区栽培。结果表明,条浒苔在江苏和浙江海区均能够栽培,且藻体生长速度很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条浒苔藻体置于不同温度组(5℃、10℃、15℃、20℃、25℃、30℃)、盐度组(0、4、8、12、16)和光照强度组(15μmol.m-2.s-1、30μmol.m-2.s-1、45μmol.m-2.s-1、60μmol.m-2.s-1),共120个温度-盐度-光强组合中培养,以研究这3个生态因子对条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盐度和光强对条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条浒苔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盐度为8~12;适宜光照强度在60μmol.m-2.s-1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三者对条浒苔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这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12和光强60μmol.m-2.s-1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明混饲对吡喹酮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分别采用口灌和静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合适的时间点采集样品,经样品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参数。结果显示:口灌吡喹酮原药时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_(1/2β))、达峰时间(T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2 h、18.1 h、0.4 h、19 885.8μg·h/L和47.0%。口灌吡喹酮和饲料混合物,其相应参数t_(1/2α)、t_(1/2β)、AUC和F分别为0.4 h、8.6 h、0.6 h、14671.7μg·h/L和34.7%。通过比较发现口灌吡喹酮原型药物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饲,混饲吡喹酮达峰时间要明显高于口灌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997.
高州水库集水区内污染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州水库集水区内污染状况,根据2008年污染源的调查结果,利用排污系数法和输出系数法,结合现场资料调查分别对该地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COD、NH3-N、TN、TP)进行估算,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集水区内污染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州水库集水区内COD、NH3-N、TN、TP污染物输出总量分别为8192.83、394.13、1137.38、94.29 t/a,其中非点源污染COD、NH3-N、TN、TP输出量为7114.79、336.91、1060.21、88.08 t/a,占污染物输出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7%、85%、93%、93%。COD、TN和TP均以农林种植源排放为主,占总输出量的比例分别为50%、52%、50%。NH3-N以农村生活源排放为主,占总输出量的比例为63%。在空间分布上,每年不同乡镇单位面积COD负荷强度为47.08~144.63 kg.hm-2,NH3-N负荷强度2.43~5.24 kg.hm-2,TN负荷强度6.70~20.34 kg.hm-2;TP负荷强度0.60~1.73 kg.hm-2,其中以临近库区的平山镇COD、NH3-N、TN、TP污染负荷强度均最高。在来源构成上,集水区各镇COD、NH3-N、TN、TP污染负荷的70%~94%来源于非点源。因此,为保护高州水库水环境,应将集水区内非点源(农村生活、散养畜禽、农林种植)作为重点控制源,同时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区防治,重点防治控制区为平山镇。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设施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进行人工催产,幼虫培育,盐度调控,育苗中后期直接投喂土池中天然藻类,减轻藻类培育负担,同步进行多批次苗种生产,大幅度增加了产量.2011年规模化苗种培育孵化率62.2% ~ 70.7%,附着率52.2% ~77.1%,幼虫成活率30.8%~ 60.2%,幼虫增重率为99.85%~99.96%,3个月内共催产915 kg种蛏,培育优质蛏苗约40亿粒.  相似文献   
999.
郑卫卫  徐锡文  陈松林  俄泽琛  刘英杰 《水产学报》2023,47(1):019109-019109
为了阐明大菱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s,MAPKKs或MKKs)基因家族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菱鲆MKK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多个应激相关转录组数据集分析了大菱鲆MKK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本研究在大菱鲆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出9个MKK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并分别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基于系统发育分析,将SmMKKs划分为5个亚家族。内含-外显子结构、保守基序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不仅为大菱鲆MKK亚家族分类提供了证据,而且表明SmMKK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SmMKKs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mMKKs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另外,结果显示,粘孢子虫和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热应激处理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高盐或低盐胁迫后,SmMKK4a、SmMKK4b、SmMKK6a...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经检验,差异表达基因均被富集了 210倍左右,证明构建的 cDNA 消减文库具有很强的消减效率。PCR 鉴定发现,在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中,95% 的克隆均含有 0.2~1.0 kb 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三角帆蚌瘟病病毒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共获得 214 个有效 cDNA 序列,分别属于8 大类,共 98 个基因。其中细胞分裂基因 2个、细胞结构与运动基因 9 个、代谢基因 10 个、信号传导基因 7 个、细胞防疫基因 10 个、基因与蛋白表达基因 20 个、未知功能蛋白基因 26 个,GenBank中找不到任何同源序列的基因 14 个。结果说明,构建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可较好地反映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三角帆蚌影响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