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686篇
林业   432篇
农学   459篇
基础科学   269篇
  726篇
综合类   2897篇
农作物   495篇
水产渔业   256篇
畜牧兽医   996篇
园艺   428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明确淫羊藿提取物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150尾健康红螯螯虾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淫羊藿提取物临床推荐剂量1倍、3倍、5倍和10倍给药组。4个不同剂量给药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3%、0.5%、1.0%淫羊藿提取物, 每组设3个平行, 每个平行10尾, 分箱饲养。混饲给药7 d, 观察临床症状, 测定红螯螯虾形态学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10倍范围内, 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1倍和3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极显著(P<0.01)提高红螯螯虾血细胞总数, 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极显著(P<0.01)提高总蛋白(TP)水平;1 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显著(P<0.05)降低大颗粒细胞比例。各剂量给药组红螯螯虾血清TG、BUN、T-CHO水平以及肝胰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P>0.05)差异, 肝胰腺组织学结构均正常。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的3倍量范围内连续给药7 d, 对靶动物红螯螯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旨在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和无菌检查试验,确认本试验所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制剂的无菌检查。按《中国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118)所载"无菌检查法"项下进行试验,通过对阳性对照菌、不同量冲洗液等条件的选择,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0瓶供试品(每种试验菌的样品量)进行检测,建立了无菌检查方法。经方法验证,用400mL 0.1%蛋白胨水溶液冲洗后,含供试品容器中的7个阳性菌试验组与阳性菌对照组相比均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用该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对3批供试品进行无菌检查,阳性对照菌均在24h内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澄清,无菌生长,3批供试品均澄清,无菌生长,无菌检查试验结果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63.
光周期可以影响动物体内褪黑素(MLT)的分泌,而MLT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本试验旨在研究光周期对山羊MLT分泌、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8只6月龄雌性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CG,自然光周期)组、短光照(SDPP,光照8 h/d,黑暗16 h/d)组和渐减光照(SIPP,光照时间从16 h/d逐渐缩短到8 h/d)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I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2)在试验第30天,SDPP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IPP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和SIPP组血清T⁃SOD、GPx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和SIPP均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此外,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而SIPP仅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含量(P<0.05);4)在基因表达方面,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上调了白细胞中SOD1、GPx1、GPx4、CAT、核转录因子2(Nrf2)、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白细胞中SOD1、CAT、GPx4、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SIPP组白细胞中SOD1、GPx1、CAT、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持续短光照能分泌更多的MLT,提高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64.
牛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本调查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的535份牛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2.43%(120/535);4个奶牛场的群阳性率为75%,个体阳性率为23.21%(68/293);9个肉牛场的群阳性率为88.9%,个体阳性率为21.49%(52/242)。对不同用途、不同年龄段、不同购入来源以及不同送检地区的牛衣原体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的牛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衣原体感染。IH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简便、快速,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5.
对94只母貂的体重(x1),体长(x2),管围(x3)与其产仔数(y)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产仔数的估测模型^y=1.666-0.005x1+0.332x2,经检验此模型的适合度,回归系数和复相关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准备配种期母貂的体况调整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小鹅瘟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VP3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寡聚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小鹅瘟病毒为摸板 ,筛选了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在 4 0 μL体积中 ,PCR最佳系统组成为 2uTaq酶、0 5mol/LdNTP和 2 0 pmol引物 ;最佳反应参数为 96℃变性 4 0s ,5 4℃退火 1min ,72℃延伸 1min ,30个循环。本方法可检出 2 5× 10 -1 5EID50 小鹅瘟病毒 ,并且仅能从小鹅瘟病毒的鹅胚培养物中扩增出与设计值大小相同的 375bp核苷酸片断 ,对照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通过对 6份临床病料的检查 ,2份呈阳性 ,其中 1份来自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 ,1份来自无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由此说明 ,本试验所建立的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effects of follistatin (FST) on pre‐implantational development of parthenogenetically activated embryos (PAEs) in pigs. First, we investigated the FST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level and dynamic FST protein expression patterns in porcine oocytes and PAEs. Then, PAEs were placed in embryo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ng/mL of FST‐288, FST‐300, and FST‐315. Next, PAEs were cultured with 0, 1, 10 and 100 ng/mL of FST‐315 protein throughout the in vitro culture (IVC) duration. Further, 10 ng/mL of FST‐300 was added from the start of IVC in which PAEs were treated for 30, 48 and 60 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g/mL FST‐315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otal cell numbers of blastocyst and trophectoderm cell number in PAEs. Exogenous FST‐300 supplement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early cleavage divisions and improve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of porcine embryos. FST‐300 appeared to affect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before activation of the embryonic genome. In all, the study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FST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pigs, which differed with different FST subtypes. FST‐300 could facilitate the initial cleavage time and improve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and FST‐315 could improve the blastocyst quality.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相似文献   
69.
比较了芪蓝抗毒饮三种剂量和中剂量三种给药次数对雏鸡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剂量和发病后该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4天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70.
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又一新型肝炎病毒,近年来对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基因结构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HEV的形态、基因分型、分子生物学特性、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流行病学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