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1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林业   349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204篇
  568篇
综合类   2170篇
农作物   355篇
水产渔业   208篇
畜牧兽医   1101篇
园艺   348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叶枯病在2005年-2007年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自然病圃法鉴定了49个小麦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叶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轻,但在不同年份间,发病程度存在差异,2006年度所有供试品种均发病轻,而2005年和2007年则发病较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叶枯病的免疫品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40个,占供试品种的81.63%,其中高度抗病品种11个,中度抗病品种29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18.37%,其中,中度感病品种6个,高度感病品种3个.综合3年试验数据表明,河南主栽或新选育小麦品种(系)中,多数品种对叶枯病表现抗病,但也有少数品种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62.
欧美杨是中纬度地区最适合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集约经营树种之一,然而盐渍、干旱和低温严重影响了欧美杨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利用RT-PCR等技术克隆出欧美杨PP2C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PdPP2C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320 bp,编码439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PP2C蛋白N端保守性不强,C端有保守的蛋白磷酸酶区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欧美杨根、成熟叶、顶端叶和茎中都有表达且根中表达量最高。逆境胁迫分析表明,该基因受NaCl、ABA和干旱等诱导表达。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转PdPP2C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相比生长受到较少抑制,且叶绿素含量上升,丙二醛含量下降,表明PdPP2C基因作为一种蛋白磷酸酶提高了拟南芥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63.
以筛选于腐败柑橘表面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高产菌——中间葡糖酸醋杆菌CIs26为发酵菌株,以间歇振荡法为培养方式,研究橘渣预处理工艺、碳源、氮源和增效因子等营养条件对BC产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橘渣与水混合比例1:6,添加0.3 g·L-1果胶酶和0.1 g·L-1纤维素酶,45 ℃酶解2 h。以滤液代替去离子水复配培养基,以蔗糖(70 g·L-1)为碳源、硫酸铵(3 g·L-1)为氮源、酵母粉(7 g·L-1)为生长因子、乳酸(1 g·L-1)与磷酸氢二钠(2 g·L-1)为增效因子,在此条件下,BC产量达10.26 g·L-1。说明橘渣经适当预处理与复配后,能够作为CIs26菌株间歇振荡法生产BC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 PDA 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 PDA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 KB 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 PDA 培养基、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 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66.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比例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 C/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针对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人工判断主观性强、准确度低等不足,以及对影响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预测的重要表观特征尚不明确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图像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的预测。试验以雪茄烟品种“云雪2号”为试验材料,获取晾制过程的烟叶图像的颜色、轮廓、纹理以及部位四类特征并筛选出雪茄烟叶含水率预测的优选图像特征子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各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将原始图像特征集与优选图像特征集输入3个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出6种模型-特征组合方案,依据晾制时期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划分,并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最终结果显示:GA-SVR模型+优选图像特征子集的组合方案在测试集上表现最优,其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与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为0.980和0.001,且运行时间最短(运行时长=0.128 s)。研究结果可为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69.
比较了芪蓝抗毒饮三种剂量和中剂量三种给药次数对雏鸡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中剂量和发病后该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4天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39 cases of feline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from 225 cases, and treatment and outcome information from 184 cases. Tissue samples from cats with cutaneous lesions or suspicious masses at exploratory laparotomy were submitted to the Veterinary Laboratories Agency for mycobacterial culture over a 4-year period to December 2008. The study reviewed the fil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histopathology, treatment and outcome, and blindly reviewe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staining for acid-fast bacteria [AFB]) in a sub-set of 45 cases. When a cat is suspected of having a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ecies involved helps to determine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and prognosis. 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histopathology and the presence of AFB are useful tools in the recognition of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Unfortunately, they did little to help determine the species of mycobacteria involved. The study identified a group of cats that were negative for AFB at the primary laboratory, but from which mycobacteria could be cultured; commonly Mycobacterium bovis or Mycobacterium microti.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a group of cats which where culture negative, despite typical signs of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and positive AFB staining. Many cases responded favourably to treatment (56% of the cases where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and many cats gained complete remission (42%). However, relapses were common (64%) and often followed by pulmonary and/or systemic spread that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reatment with short courses of single drug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line mycobacteriosis is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