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1篇
  免费   1187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林业   1222篇
农学   825篇
基础科学   691篇
  1858篇
综合类   9079篇
农作物   1390篇
水产渔业   800篇
畜牧兽医   2335篇
园艺   1340篇
植物保护   739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757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558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570篇
  2011年   1594篇
  2010年   1507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1013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施肥措施对春播糯玉米的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春播糯玉米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其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从拔节初期开始物质形成累积一直保持相当高的速率,其中在拔节开始至抽雄,吐丝开始至成熟收获期间形成两个高峰。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素供应是施肥措施中对提高糯玉米物质形成累积和获取高产的主导因素,施磷钾肥也可获不同程度增产效果。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糯玉米氮磷钾适宜用量分别为:氮336.4 kg/hm2,磷(P2O5)71.8 kg/hm2和钾(K2O)152.7 kg/hm2。此外,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糯玉米的单苞鲜重和籽粒率。  相似文献   
942.
重庆紫色土壤铜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地区紫色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紫色土壤剖面中铜的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各层次中全铜含量为1.81~79.50mg/kg,有效铜含量为0.137—2.490mg/kg。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回归方程对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发现,pH值、全铜、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等因素对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酸碱性土壤中,影响铜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pH〈7.0时,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0.792^**、-0.716^**;而pH≥7.0时,各层次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全铜含量的幂函数相关性更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619^**、0.516^*。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在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各因子中,有效磷的直接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有效氮、全氮;当pH〈7.0时,有机质、pH对有效铜含量的影响较大,而pH≥7.0时,全铜对有效铜含量的影响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943.
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施肥量对冬油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硼肥施用水平下大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冬油菜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收获期油菜氮、磷、钾、硼养分的积累总量提高,同时,冬油菜的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增加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94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TK基因序列(EF552578),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地从ILTV疫苗株中扩增出329 bp特异性片段,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及马立克病毒基因组均未扩增为出相应的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经EcoRⅠ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了该扩增片段的特异性。PCR检测ILTV DNA的最小检测量为30 pg。经临床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建立使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更为快速、简便、经济和实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浓度的增加,稻米淀粉峰值粘度下降;随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增加,黏滞谱特征值的最终粘度、热浆粘度和消减值显著降低,而蔗糖对热浆粘度基本没有影响;葡萄糖、果糖使崩解值显著增加,而麦芽糖使崩解值先下降后上升,蔗糖使崩解值显著下降;4种糖都使糊化温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46.
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加入HAuCl4溶液于80℃还原成金纳米粒子(AuNPs),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G-Chi-AuNPs)纳米复合物。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先加入AgNO3溶液于80℃还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再加入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ARV-MAb),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银纳米粒子-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将G-Chi- 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金电极作为传感器平台,固定待检测样品,然后加入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并对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孵育时间进行优化,构建了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新城疫病毒(NDV)、喉气管炎病毒(LT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06.5-100.5 TCID50/mL的病毒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敏感性试验。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当检测的样品为阳性时,ARV与ARV-MAb特异结合,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被固定到电极的表面使其线性伏安曲线出现AgNPs的氧化峰;当检测样品为阴性时,其线性伏安曲线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仅对ARV的检测为阳性(出现AgNPs的氧化峰),而对非目标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NDV、LTV、IBV和 IBDV的检测为阴性(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ARV检测的敏感性达101.5 TCID50/mL。使用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方法相符。【结论】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及快速的特点,为有效检测诊断禽呼肠孤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47.
【目的】通过设计并优化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磁珠筛选策略,建立针对Cry1Ac毒素的新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研究灵敏、快速的Bt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磁珠液相正负筛选方法,经过4轮筛选后,对每轮筛选后抗Cry1Ac毒素特异性结合噬菌体抗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通过单克隆ELISA方法从第4轮筛选得到的次级库中获得特异性结合Cry1Ac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PCR鉴定和DNA测序,确定有完整插入的scFv片段后进行后期相关试验。将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scFv-A12替换宿主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scFv-A12作为“捕获抗体”,Anti-Cry1Ac兔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针对Cry1Ac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以生物素化的Cry1Ac蛋白为包被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对其进行了4轮液相筛选。结果显示,相对产出率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而提高,第4轮较第1轮提高了42倍;单克隆噬菌体ELISA鉴定抗Cry1Ac噬菌体抗体,以试验孔OD450/阴性孔 OD450大于2.1为阳性标准,从第4轮筛选后的培养皿中随机挑选了300个菌落,经单克隆ELISA鉴定出6个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hsCry1Ac-C5、hsCry1Ac-D8、hsCry1Ac-C12、hsCry1Ac-A12、hsCry1Ac-F9和hsCry1Ac-F4。其中,hsCry1Ac-A12具有相对较高的亲和力。对上述6个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发现,在935 bp处均有明显的目的条带,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最终得到4株不同氨基酸序列的阳性克隆。hsCry1Ac-A12在成功替换宿主菌HB2151后,经1 mmol•L-1 IPTG诱导表达,于30℃条件下培养过夜。其表达产物经His Trap HP镍亲和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hsCry1Ac-A12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通过方阵滴定对抗体浓度进行优化后,利用单链抗体为“捕获抗体”,多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Cry1Ac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在1.25-2.43 μg•mL-1线性检测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22X+1.2832(R2=0.9564),检测限为1.08 ng•mL-1。【结论】利用磁珠液相筛选方法,建立了针对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检测转基因食品中Cry1Ac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948.
基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1987-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和地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其地类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2年,钟山风景区针叶林和非林地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增加;600m幅度下的钟山风景区地类信息熵值空间格局层次感较强,1987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高值区和低值区2个区域,其中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区和山岳景观区;2002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3个较高值区域和1个较低值区域,高值区域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以及自然景区北部,低值区域位于自然风景区南部;1987-2002年,研究区地类信息熵低值区域在减少,高值区域在增加,但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说明土地利用结构向多样性发展,均衡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49.
[目的]了解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类害虫种类、分布,为桑园粉虱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粉虱发生季节,采集云南蒙自市草坝镇桑园及周边的桑树、薄荷、丝瓜、辣椒、黄瓜、青菜、假柿木姜子等7种寄主植物上危害的粉虱样本,分别提取其基因组,利用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标记,截取其代表序列679bp片段与国内外代表性粉虱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危害不同寄主植物的粉虱种类.[结果]辣椒(LJ)、薄荷(BH)、丝瓜(SG)、青菜(QC)为寄主的粉虱种群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小于0.003,同源性大于97%,聚为同一发育分支;黄瓜(HG)、假柿木姜子(JSM)为寄主的粉虱出现种群分化:JSM1、HG2与烟粉虱B型间遗传距离为0.002,同源性为98%,并聚为同一分支,JSM2、HG1与温室白粉虱同源性为100%,并聚为同一分支;桑粉虱与各比对粉虱的遗传距离在0.234~1.372,桑粉虱作为独立分支存在.[结论]桑粉虱只危害桑树;桑园周边的辣椒、薄荷、丝瓜、青菜植株上粉虱种群皆为烟粉虱B型,而黄瓜、假柿木姜子植株上的粉虱为烟粉虱B型与温室白粉虱,两者混合危害.  相似文献   
950.
了解无孢灵芝菌丝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人工栽培提供依据。在不同温度、湿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对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湿度为62%~63%,适宜pH为6.0~6.5,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