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65篇 |
免费 | 2857篇 |
国内免费 | 44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02篇 |
农学 | 2288篇 |
基础科学 | 2276篇 |
4761篇 | |
综合类 | 25080篇 |
农作物 | 3810篇 |
水产渔业 | 2214篇 |
畜牧兽医 | 7708篇 |
园艺 | 3705篇 |
植物保护 | 2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3篇 |
2023年 | 1084篇 |
2022年 | 2356篇 |
2021年 | 2397篇 |
2020年 | 2210篇 |
2019年 | 2144篇 |
2018年 | 1480篇 |
2017年 | 2414篇 |
2016年 | 1521篇 |
2015年 | 2410篇 |
2014年 | 2602篇 |
2013年 | 3155篇 |
2012年 | 4272篇 |
2011年 | 4359篇 |
2010年 | 4055篇 |
2009年 | 3664篇 |
2008年 | 3612篇 |
2007年 | 3376篇 |
2006年 | 2826篇 |
2005年 | 2109篇 |
2004年 | 1487篇 |
2003年 | 877篇 |
2002年 | 895篇 |
2001年 | 925篇 |
2000年 | 808篇 |
1999年 | 27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5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4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我国水貂肠炎病毒(ME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F81细胞从疑似患有肠炎的水貂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动物回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MEV,命名为LN-10。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LN-10分离株VP2基因与GenBank中的其他18株MEV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3%~100%和99%~100%,其中核苷酸同源性与ZYL-1株为100%,而氨基酸同源性与ZYL-1株和Manzhouli株均为100%。本研究为ME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以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建植14年的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以甘肃马先蒿 (Pedicularis kansuensis) 和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主的阔叶型毒杂草,选择6种除草剂及5种复配剂进行防除试验,6种除草剂为单一除草剂,即2, 4-滴丁酯(A)、使它隆(B)、龙拳(C)、阔诺(D)、刹阔(E)、苯磺隆(F) ;5种复配剂为2, 4-滴丁酯与其他除草剂的复配剂,即(A + B)、(A + C)、(A + D)、(A + E)、(A + F)。结果表明,喷施B、F、A + E除草剂不同程度地降低黄帚橐吾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且F和A + E对生物量影响显著 (P < 0.05) ;A、E、F、A + B、A + C和A + F 6种除草剂显著降低了甘肃马先蒿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P < 0.05);复配除草剂A + F能有效防除群落毒杂草,防除等级达到最高3级,A + E处理下牧草的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 (P < 0.05);喷施除草剂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比对照略高。通过鲜重防效评价了11种处理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防除黄河源区栽培草地的毒杂草可选择A + E、F、A + F 3种除草剂。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苜蓿的水分、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头茬苜蓿设置3个水分梯度,并添加4个水平的甲酸、丙酸、双乙酸钠,装入聚乙烯袋抽真空,发酵45 d 后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适宜苜蓿青贮的水分条件为55%,这一水分条件下苜蓿青贮料的 pH、氨态氮、粗纤维最低,可溶性糖、乳酸最高;而3种添加剂对青贮料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苜蓿青贮料的 pH 和氨态氮含量(P 〈0.05),并且能够很好地保存青贮料中的可溶性糖,通过对灰色关联度分析,甲酸对苜蓿青贮的影响效果最佳,丙酸次之;且55%的水分条件下添加15 mL/kg 的甲酸,青贮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55.
高羊茅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FaSAMDC的克隆与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高羊茅光敏色素C基因5′端克隆时,筛选到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的5′端序列,根据5′端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该基因的3′端,拼接得到高羊茅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全序列,命名为FaSAMDC(GenBank登录号:HQ60613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aSAMDC基因在长日照与短日照条件下昼夜24 h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揭示不同光周期调控FaSAMDC基因的表达奠定理论基础。FaSAMDC的cDNA全长1 964 bp,具有微型上游阅读框、小型上游阅读框和主阅读框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位于226~234,234~380和555~1 742 bp,微型上游阅读框和小型上游阅读框存在1个碱基重叠,主阅读框编码395个氨基酸,含有保守功能域:酶原剪切位点功能域和SAMDC蛋白快速降解有关的PEST功能域。对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FaSAMDC与其他单子叶植物SAMDC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在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条件下,FaSAMDC都具有3个表达峰。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峰比长日照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峰早几个小时,但峰高低于长日照条件。由此说明,FaSAMDC基因的表达受光周期调控,与生物钟控制的昼夜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56.
广西山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及流行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广西地区山羊蓝舌病(BT)流行现状,本研究采用免疫扩散试验对采自广西11个地区的3 646份山羊血清进行BT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地区山羊群普遍存在BT感染,并且血清阳性率存在地域性差异,阳性率为6.3%~45.1%,平均阳性率为20.5%。对不同生长阶段山羊的血清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成年羊的阳性率高于羔羊,分别为22.1%和17.4%,这可能与成年羊接触媒介昆虫的机会较多有关。对BT流行区域分布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广西山羊BT血清阳性率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相关性,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与年平均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和气温是BT流行病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7.
试验旨在研究精索上神经(superior spermatic nerve,SSN)对睾丸功能的影响,2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左右睾丸切除精索上神经,手术30 d后两组大鼠同时处死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指数的大小但使附睾尾精子数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不影响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增殖,但影响曲细精管的形态和生殖细胞的规则排列。RT-PCR结果显示,睾丸去精索上神经明显上调β1AR mRNA的表达,下调β2AR mRNA的表达;另外切除精索上神经不影响睾丸3β-羟胆固醇脱氢酶(3β-HSD)mRNA表达,但显著抑制类固醇快速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P<0.05)。结果表明,支配睾丸的精索上神经通过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β2AR的表达及StAR和P450scc影响睾丸睾酮的合成和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59.
碘醚柳胺对大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3.0,51.8,116.4mg/kg碘醚柳胺在Wistar大鼠妊娠后7-15d口服,各剂量组吸收胎和死胎率增加,活胎率减少,但对胎鼠外观,骨骼和内脏无致畸性,高剂量组对胎鼠生长发育和孕体重增长有明显的负影响,表明碘西边柳胺对大鼠有胚胎毒性,无致畸作用,提出,在临床上怀孕动物应慎用。 相似文献
60.
对畜牧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衡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措施。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畜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对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通过相应的实例,证明层次分析法在畜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畜牧业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