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89篇 |
免费 | 1135篇 |
国内免费 | 18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59篇 |
农学 | 969篇 |
基础科学 | 808篇 |
2002篇 | |
综合类 | 9478篇 |
农作物 | 1290篇 |
水产渔业 | 601篇 |
畜牧兽医 | 3196篇 |
园艺 | 1415篇 |
植物保护 | 9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433篇 |
2022年 | 931篇 |
2021年 | 899篇 |
2020年 | 864篇 |
2019年 | 841篇 |
2018年 | 569篇 |
2017年 | 956篇 |
2016年 | 598篇 |
2015年 | 927篇 |
2014年 | 963篇 |
2013年 | 1125篇 |
2012年 | 1739篇 |
2011年 | 1695篇 |
2010年 | 1597篇 |
2009年 | 1451篇 |
2008年 | 1393篇 |
2007年 | 1210篇 |
2006年 | 952篇 |
2005年 | 774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2.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相似文献
43.
短期封育对白梭梭荒漠和盐生假木贼荒漠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梭梭荒漠和盐生假木贼荒漠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法,通过对两类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对短期封育的响应规律,为荒漠草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盐生假木贼荒漠草地的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白梭梭荒漠草地;2)短期封育对盐生假木贼荒漠草地土壤系统的碳密度、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3)短期封育下,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碳密度增加了43.46%(P>0.05),但全磷和全钾分别降低了33.53%(P<0.05)和60.30%(P<0.05)。综上所述,短期封育对盐生假木贼荒漠影响较小,而对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碳密度的积累有利;同时,导致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有下降趋势,表明封育效果与荒漠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人文因素视域下西藏草地退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藏藏北地区那曲市附近3个典型乡(镇)——那曲镇、罗玛镇、孔玛乡所属的行政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的牧户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以透过人文因素视角对草地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挖掘和剖析牧户特定的生态观念及生产方式,从而为该地区草地—家畜—人群生态体系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草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表明,70%的牧户认为草地质量变差,且65.0%的牧户认为鼠、虫害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在对草地退化所采取措施的认知中,21.7%的牧户认为应该减少牛、羊数量。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讨日粮钙水平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头胎次、泌乳时间、泌乳量相近的水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水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方法,4组水牛基础日粮中钙含量分别占基础日粮干物质的0.47%、0.62%、0.78%、0.93%,其他营养成分均相同,其中磷占采食干物质比例为0.50%;共4期试验,每一试验期21 d,其中预饲期7 d,正饲期14 d。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钙水平日粮对泌乳水牛的产奶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0.78%钙水平日粮组水牛的产奶量分别比其他3组提高5.4%、5.5%、3.9%,不同钙水平对水牛奶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2、不同钙水平日粮对水牛血浆中钙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粮钙水平的上升,水牛血液甲状旁腺素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综合各指标,日粮钙占采食干物质的比例为0.78%能进一步提高泌乳水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46.
在青藏高原东缘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开展平地划破草皮和缓坡地划破草皮试验,研究了划破改良措施对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干扰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7-8月,在此期间划破干扰对平地的改良效果均显著优于缓坡地;划破初期,划破干扰减小了平地与缓坡地划破沟内表层地下生物量,但经过4个月的生长季,划破改良显著增加了平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而缓坡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反而较其对照区有所减小;划破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平地各个土层有机碳含量,而对于缓坡地,反而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证实,平地划破草皮措施有利于生产力较低的高寒草甸草原禾草-嵩草草甸的综合改良,但划破草皮措施对以嵩草为优势种的缓坡地草甸草原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47.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以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为基本数学模型,综合现行家蚕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的优点,结合广西蚕种生产实际,以集团为单位,设计形成适合平附种的计数二次抽样检验方法。分别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新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解决了现行方法有毒集团与有毒蛾数不对等的问题,改进了农业行业标准散卯种方法过于严格,生产方风险过大的问题,改进了农业行业标准平附种方法过于宽松,使用方风险失控的问题,同时检验结果准确,检验工作量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9.
50.
在不同利用条件下(休牧40d、休牧50d、休牧60d、自由放牧、禁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进行了动态监测,并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分析探讨了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度内和年际间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还原糖含量波动均较大;休牧4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高,休牧60d次之,休牧5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低,但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与总糖比值的变化较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稳定;休牧50d有利于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