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85篇
  免费   10052篇
  国内免费   15185篇
林业   10967篇
农学   8624篇
基础科学   8419篇
  16569篇
综合类   79462篇
农作物   11476篇
水产渔业   6796篇
畜牧兽医   26627篇
园艺   12669篇
植物保护   7713篇
  2024年   1011篇
  2023年   3434篇
  2022年   7602篇
  2021年   7438篇
  2020年   6873篇
  2019年   6913篇
  2018年   5107篇
  2017年   7883篇
  2016年   5225篇
  2015年   7963篇
  2014年   8311篇
  2013年   10147篇
  2012年   14026篇
  2011年   14453篇
  2010年   13920篇
  2009年   12224篇
  2008年   12528篇
  2007年   11268篇
  2006年   9069篇
  2005年   7100篇
  2004年   4589篇
  2003年   2790篇
  2002年   2859篇
  2001年   2609篇
  2000年   2470篇
  1999年   84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7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悄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种被称之为"超学科"的知识生产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它强调知识生产要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广阔应用语境下进行,要在各利益方充分商榷、谈判、让步、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最终共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相比,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具有应用语境性、超学科性、异质性、反思性和质量控制标准多元性等典型特征,因而可以对农村地区多媒体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62.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63.
964.
基于本单位在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中“内容简介”撰写时所存在的问题,就其内容的如何撰写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作用意义”等方面的撰写研究,并通过实例进行介绍,具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郭雯雯  王婕 《农业工程》2020,10(1):82-85
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农业学科3大支柱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应用型学科。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农业工程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核心,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搭建“课堂试验-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68.
王丽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54-8055
结合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德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状况。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969.
970.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indicative roles of texture represen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presence and variability subsequent to cultivation under cold temperate climates with seasonal freeze-thaw events.[Method] Three chronosequences were selected for paired comparison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ix depths with a 10 cm increment.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general linear model and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 In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here fragmentation of macroaggregates was stimulated,soil organic carbon level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lay + silt proportion due to a wider textural range,better than sole clay content.Exponential function better fit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present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clay + silt content in maintaining carbon.Clay content explained 12%-41% and 14%-43% of variation via linea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respectively.Accordingly,clay + silt content explained 47%-65% and 46%-70%.[Conclusion] Texture reflected soil organic carbon occurrence as consequences of reclamation.For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ith wider textural ranges,it is robust to adapt clay + silt cont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The generated algorithms provided an available pathway to estimate soil organic carbon losses following cultivation and to evaluate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