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015篇 |
免费 | 8895篇 |
国内免费 | 1575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167篇 |
农学 | 8624篇 |
基础科学 | 8469篇 |
16725篇 | |
综合类 | 79893篇 |
农作物 | 11510篇 |
水产渔业 | 7065篇 |
畜牧兽医 | 26765篇 |
园艺 | 12678篇 |
植物保护 | 77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0篇 |
2023年 | 3627篇 |
2022年 | 7711篇 |
2021年 | 7544篇 |
2020年 | 7026篇 |
2019年 | 7011篇 |
2018年 | 5182篇 |
2017年 | 7886篇 |
2016年 | 5295篇 |
2015年 | 7994篇 |
2014年 | 8403篇 |
2013年 | 10160篇 |
2012年 | 14018篇 |
2011年 | 14447篇 |
2010年 | 13919篇 |
2009年 | 12224篇 |
2008年 | 12522篇 |
2007年 | 11266篇 |
2006年 | 9068篇 |
2005年 | 7097篇 |
2004年 | 4589篇 |
2003年 | 2798篇 |
2002年 | 2860篇 |
2001年 | 2609篇 |
2000年 | 2470篇 |
1999年 | 847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27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54篇 |
1955年 | 28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比较5种弓形虫抗原的诊断效果,建立实用的羊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本研究制备了弓形虫速殖子全虫抗原和4个重组蛋白(GRA1、MIC3、MAG、BAG1),正交试验比较其免疫反应性,从中筛选出相对优势抗原并建立羊弓形虫病间接ELISA(iELISA)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弓形虫特异的IgG抗体。研究结果表明:除BAG1外上述4种抗原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综合考虑选择致密颗粒蛋白1(GRA1)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GRA1-iELISA,其检测弓形虫抗体灵敏度大于1∶100(血清稀释度),且不与羊莫氏巴贝斯虫、吕氏泰勒虫、捻转血毛线虫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运用建立的方法和改良凝集试验分别对采自山羊屠宰场的8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测得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75%(23/80)和31.25%(25/80),二者总符合率为82.5%。本研究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对羊弓形虫病的诊断以及商业化试剂盒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探究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为大针茅草原制定合理科学的刈割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为对象,于202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刈割实验平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和取样。该实验平台于2014年建立,以不刈割为对照(CK),设置轻度(LM)、中度(MM)及重度刈割(HM)3个处理。本研究通过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测定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探究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增加了新物种,且中度刈割的物种数最多;与不刈割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显著增加了群落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且轻度刈割显著增加了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表明轻度刈割最有利于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不同刈割强度对大针茅草原的生产力均无显著影响;2)土壤全碳、全氮和pH均在中度刈割时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刈割,表明中度刈割对土壤养分有积极影响;3)硝态氮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草地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本研究可为大针茅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 相似文献
993.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简便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质谱法、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试纸条法等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应用,总结以上各种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新的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以下简称金葡菌)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BMEC)上清中分离外泌体,探究金葡菌与BMEC数量比值(MOI)和处理后培养时间对外泌体总浓度的影响,并对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的外泌体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金葡菌临床分离菌株以MOI=1和MOI=10分别处理BMEC 3 h,对已处理的BMEC继续无外泌体培养9、12、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金葡菌处理对BMEC造成的超微结构损伤。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金葡菌诱导的BMEC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分别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法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特异性标志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检测外泌体总蛋白浓度评估不同MOI和处理后培养时间对外泌体总量的影响,明确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的最佳条件。【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金葡菌处理BMEC后,细胞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透射电镜观察分离的外泌体为圆形的双层膜囊泡,直径在30~150 nm,形态均一。通过检测外泌体总蛋白浓度显示,在MOI=10时,培养9、12和24 h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蛋白浓度均高于MOI=1,而培养12 h时释放外泌体蛋白浓度最高。对金葡菌诱导BMEC释放的外泌体进一步鉴定,其平均直径约为116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外泌体标记物CD9、CD81和TSG101表达阳性。【结论】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证实获得的分离物为外泌体;金葡菌可以诱导BMEC释放外泌体,当MOI=10时,金葡菌处理细胞3 h后继续无外泌体培养12 h,收获的细胞上清中外泌体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998.
以前期研究获得的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ADP核糖基化因子(ARF)基因干扰表达转化植株为材料,用qRT-PCR法对转基因植株的ARF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降低,生长后期略有增加,表明ARF基因干扰表达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发生改变。ARF基因干扰表达影响马铃薯叶片中酶活性,不同发育阶段转基因叶片与对照相比,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升高11.61%~27.84%,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提高21.10%~41.32%,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降低2.88%~57.64%,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提高29.00%~39.57%;不同温度(4℃和室温)贮藏的块茎中A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降低,再升高,但前者较后者AR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室温较4℃贮藏的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30.44%~56.28%,NR活性提高17.41%~40.92%,PLD活性降低24.39%~85.11%,SPS活性提高30.89%~45.78%。室温较4℃贮藏的非转基因块茎PPO活性升高25.11%~70.66%,NR活性提高36.07%~89.62%,PLD活性降低11.35%~72.64%,SPS活性提高27.31%~61.33%。本研究通过探讨ARF基因干扰表达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RF基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施磷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磷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以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设0,6,12,18(P2O5) g/m2等4个磷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植株磷含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植株的磷含量增加,受害指数均明显降低,株高、产量及叶片含水量增加,茎叶比下降;植株磷含量、叶片的含水量均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第2茬植株磷含量与苜蓿的受害指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茎叶比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同磷水平处理下,第1茬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甘农3号(P<0.05);第2茬在12(P2O5) g/m2和18(P2O5) g/m2处理下,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与甘农3号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磷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磷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生长性能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施磷管理来提高感虫苜蓿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12(P2O5) g/m2是本试验中最经济有效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00.
湖羊在西北寒旱地区行为学和生理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羊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进而为西北地区湖羊引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12只(公、母各半)舍饲周岁湖羊,通过近红外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A因子,A1夏季,A2冬季)、性别(B因子,B1♂,B2♀)和不同时段(C因子,C1昼,C2夜)条件下湖羊的采食、饮水、反刍、卧息等行为。结果表明,季节因子(A因子)对湖羊采食、卧息、反刍等行为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因子(B因子)仅对湖羊采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昼夜因子(C因子)对湖羊的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采食和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季节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湖羊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湖羊行为学无显著影响。试验羊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和血常规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湖羊在当地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引种湖羊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