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51篇
  免费   9146篇
  国内免费   16380篇
林业   11565篇
农学   9067篇
基础科学   8745篇
  17397篇
综合类   81593篇
农作物   11777篇
水产渔业   7271篇
畜牧兽医   27404篇
园艺   12829篇
植物保护   8029篇
  2024年   1466篇
  2023年   3704篇
  2022年   7912篇
  2021年   7787篇
  2020年   7229篇
  2019年   7206篇
  2018年   5323篇
  2017年   8095篇
  2016年   5464篇
  2015年   8232篇
  2014年   8623篇
  2013年   10403篇
  2012年   14298篇
  2011年   14747篇
  2010年   14191篇
  2009年   12469篇
  2008年   12801篇
  2007年   11469篇
  2006年   9244篇
  2005年   7230篇
  2004年   4674篇
  2003年   2909篇
  2002年   3000篇
  2001年   2709篇
  2000年   2578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30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低镉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镉污染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了解水稻体内镉响应基因调控机制及镉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低镉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本文重点阐述了镉进入根细胞、镉从根转移至茎、从茎转移至籽粒的三种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目前已知的水稻镉代谢调控相关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低镉积累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河南省大豆品种状况分析与研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海涛  许波  王友华 《大豆科学》2007,26(4):623-626
1985~2005年期间河南省共审定推广了46个大豆新品种,其中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占91.3%,早熟品种占8.7%;20年来品种籽粒的品质性状有较大改善,但商品性状变化不大.育成品种的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发对策.  相似文献   
993.
筛选拦截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的植物篱模式,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提供技术参考。设置“桔梗+狗牙根”“丹参+狗牙根”“桑树+野牛草”“黄芩+野牛草”4种不同的植物篱模式,监测2020年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地表径流、泥沙以及养分情况,分析不同植物篱模式下径流小区的产流和产沙情况,探讨不同植物篱对坡耕地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的拦截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植物篱种植模式都能够起到截流减沙,减轻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作用,从而避免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其中“桑树+野牛草”植物篱效果最为显著,大雨雨强下可以减流57.96%,减沙96.64%,暴雨雨强下可以减流64.63%,减沙97.17%;对氮的相对拦截量为93.14 mg,相对拦截率约88.27%;对磷的相对拦截量为25.17 mg,相对拦截率约80.72%,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中的氮、磷含量。在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开展植物篱防控面源污染工作中,最佳的物种选择为“桑树+野牛草”,其次为“黄芩+野牛草”。野牛草在防控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的先锋植物推广。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聚对氯苯胺膜修饰电极的制作和实验特性的研究,发现聚对氯苯胺膜表面均匀、光滑、牢固,在pH3~11范围内均有响应,测定的重现性好。电极使用长久且稳定性高。该电极和参比电极可直接插入家兔等活体内测定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对生命科学的活体检测和诊断有其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沧玉76是河北沧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采用C1058×CB128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多点高产示范平均产量均在10000 kg/hm2以上。2017年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试验中,产量为11831.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0.33%。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沧玉76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6.
为获取高质量的大麦幼苗胚芽鞘保卫细胞以进行转录组相关研究,以大麦品种Morex的幼苗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胚芽鞘表皮条撕取方法和保卫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刮压"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完整的大麦胚芽鞘表皮条,而且缩短了获取的时间;利用纤维素酶R-10与离析酶R-10制备酶解液,同时在酶解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并结合表皮条"穿孔"进行辅助酶解,发现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水浴1.5 h时,可以获取大量具有活性的大麦胚芽鞘保卫细胞。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藏沙蒿野生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方法】以采自西藏地区不同生境的13份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设置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梯度分别为0、-0.20、-0.40、-0.60和-0.86 MPa共5个渗透胁迫处理,研究PEG-6000渗透胁迫对藏沙蒿材料萌发特性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两种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PEG渗透胁迫降低了藏沙蒿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和萌发胁迫指数。藏沙蒿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推迟发芽时间、抑制芽长和促进根长来应对干旱胁迫。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活力指数和萌发胁迫指数5个抗旱性指标。【结论】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认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材料为5、11和4号,抗旱性较弱的为13号材料。  相似文献   
998.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3(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biovar 3,Psa3)是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世界流行群体,但仅在中国存在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开发适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multi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是探索中国Psa3起源与流行学特性的基础。本研究对7个Psa3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公布的86个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Psa3至少存在7个亚群;在各亚群间存在多态性的24个串联重复序列中,其中10个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开且变异指数合适,据此建立了适于Psa3的MLVA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分别来自贵州和陕西的62和9个Psa3菌株进行群体分型,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高度一致,证明该MLVA体系分型准确。MLVA分型结果表明:贵州主产区修文县Psa3有3个MLVA群体,其中亚群4的组内分化明显,代表最早发生的群体;而亚群 1和3的结构单一,且多在新果园发现,是新传入群体。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可用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技术,将有助于解析中国各猕猴桃产区Psa3群体结构,以及探索中国Psa3的起源、传播和流行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高寒地油菜播种机普遍存在的重播漏播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生长期缺水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膜上播种、施肥、滴水灌溉、覆膜。分析了播种机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进行结构设计,以排种盘转速、气吸室负压、排种盘型孔直径为试验因素,利用软件优化分析获得合理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播种机排种盘转速197 r·min-1、气吸室负压2.5 kPa、排种盘型孔直径1.2 mm时,田间播种合格率为93%、重播率3%、漏播率1%,播种质量较好。田间试验表明上述参数组合下排种器工作性能满足油菜播种机工作性能要求,该研究为油菜精密播种机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填闲作物腐解过程及其对后茬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渭北旱塬地区不同填闲作物(长武怀豆(S)、黑麦草(R)及两者1∶1混合(M))翻压和氮肥水平(0、60、120 kg N·hm-2)双因素处理下,填闲作物的腐解规律、碳氮释放动态及对后茬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腐解速率与Olsen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各填闲作物翻压后腐解规律及碳氮释放特征均表现为“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加快”,填闲作物腐解规律符合Olsen模型,在第276天各处理累积腐解率均达70%以上。在第0~35天,同一施氮处理下,累积腐解率和腐解速率均表现为S>M>R(P<0.05);第35天,S、M和R各处理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到61.9%、55.5%和47.5%;在0~35 d,施氮对S、M的腐解影响不显著,对R影响显著,35 d后氮肥效应逐渐减弱;填闲作物的腐解同时伴随其碳、氮的快速释放,在第21天,S、M和R碳氮残留率分别达到40%、50%和60%左右。平均来看,S的碳氮释放速率显著高于R,与M无显著差异。与裸地对照相比,翻压填闲作物能够显著提高后茬冬小麦产量,其籽粒产量增加10%~35% (P<0.05),其中翻压长武怀豆低氮处理和混合翻压低氮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