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1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256篇
基础科学   207篇
  399篇
综合类   1995篇
农作物   373篇
水产渔业   202篇
畜牧兽医   833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合理的茎蘖组合是提升小麦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湖北稻茬小麦主要茎蘖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川麦104和多穗型小麦品种扬麦15为材料,于2016-2018年在湖北十堰和武汉两地稻茬麦大田条件下,设置低(1.35×106~1.65×106株·hm^-2)、中(2.85×106~3.15×106株·hm^-2)、高(4.35×106~4.65×106株·hm^-2)三种种植密度,分析了主茎(S)、分蘖1(T1)、分蘖2(T2)和分蘖3(T3)(按出现先后顺序)的成穗率、产量贡献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1)湖北稻茬小麦成穗茎蘖农艺性状表现值偏低,除穗长和茎高受品种的影响最大外,其他被测性状受影响程度表现为蘖位>种植密度>品种;(2)在主茎均能成穗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随蘖位和种植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穗型品种川麦104的降幅大于多穗型品种扬麦15;(3)主茎产量贡献率随种植密度的升高而升高(35.12%~54.50%),分蘖1产量贡献率稳定在23.25%~25.50%,分蘖2和分蘖3的产量贡献率随种植密度升高而降低,分别为14.59%~23.22%和5.42%~16.77%;(4)主茎的穗粒数(35.94~44.13粒)和穗粒重(1.44~1.93 g)显著高于其分蘖,茎高、茎蘖收获指数和穗茎节长只在川麦104中、高种植密度下的分蘖3与其他茎蘖差异显著;穗长、可孕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有随蘖位和种植密度升高而变劣的趋势。聚类分析得出:湖北稻茬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模式,以主茎成穗为主体,低种植密度下增加分蘖1和分蘖2,争取分蘖3成穗为辅;中种植密度下争取分蘖1+分蘖2成穗为辅;而高种植密度下争取分蘖1成穗为辅。  相似文献   
102.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3.
氮素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叶片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个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并按来源分成3组,分别为俄亥俄当代品种、辽宁当代品种和辽宁老品种,采用苗期追施尿素(0,100,200 kg·hm-2)处理,研究了氮素对大豆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施用量为100 kg·hm-2时,开花期俄亥俄当代品种与辽宁老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辽宁当代品种与辽宁老品种结荚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辽宁当代品种开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增加趋势;俄亥俄当代品种结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逐渐增强;不同大豆品种开花期叶片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增加;和不施肥相比,1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使3组不同来源大豆品种鼓粒期叶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到提高.在生产上,采用100 kg·hm-2尿素追肥处理,可以提高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进而提高大豆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4.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身份、地位、待遇有一定的相似,而在务工目的、消费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迥然相异,呈现出新的特点。该文以福州晋安区为研究区域,就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的社会心态问题展开实证性研究,归纳总结农民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防范和风险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6.
涉身语言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身语言认知思想是认知语言学上的一种创新。针对传统认知语言学"语言内在论"和"天赋论"等理论的局限性,以拉可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涉身语言认知思想,从身体维度对语言认知机制给予了新的解读。这种以"大脑、身体和环境"共同参与的语言的认知模式对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7.
配方施肥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产量,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也随之增加,在氮240.0 kghm-2,磷84.0 kghm-2,钾120.0 kghm-2时达到最大;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之间的回归关系。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质量分数。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 kghm-2,推荐施肥指标氮为286.1 kghm-2,五氧化二磷为95.2 kghm-2,氧化钾为159.6 kghm-2。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图1表2参20  相似文献   
108.
ISSR-PCR技术及其在水产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PCR,ISSR-PCR)是基于微卫星序列创建的分子标记方法,具有中性、量大的优点,并以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多态性丰富及适合大样本基因组DNA的检测而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标记辅助选择、性状分析与种系发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对ISSR-PCR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水产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ISSR-PCR技术在水产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不同部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对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材料,探讨玉米不同部位叶片、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茎秆干物质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最大,随着节位的升高贡献率降低;农大364叶鞘的干物质转运率高于叶片,郑单958则相反。通过提高农大364穗位叶以上叶片、第9~第11叶鞘和第15节以上节间的干物质转运率,以及郑单958穗位叶以下叶片、第12叶以上叶鞘和第16节以下节间的干物质转运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0.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G161和J115是自水稻根和茎内分别分离获得的联合固氮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培养时间为36 h左右,生长温度为27~30℃,培养液pH值为6~7,适当通气即振荡培养(120 r.min-1)。通过含药培养基梯度筛选,获得抗利福平350μg.mL-1标记菌株,以此测定2株菌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该2株菌经喷雾和蘸根接种均能进入水稻根、茎、叶内,向下或向上移动,以及较好地定殖。以菌液(109cfu.mL-1)喷雾后,细菌在水稻叶和根内存在20 d以上,而在茎内存活时间较短(5~11 d);菌液(109cfu.mL-1)蘸根后,细菌能在水稻根、茎和叶内分别存在40 d以上、20~30 d和8~11 d。这表明2株菌在水稻不同器官内的定殖量与接种方法有关,也可能细菌在水稻根内的定殖能力要强于在茎、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