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林业   397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226篇
  435篇
综合类   2036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209篇
畜牧兽医   931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制以黄芩和柴胡为主药的注射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传统的水提醇沉法制备该注射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甙进行鉴定,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结果: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得到的该注射剂符合药典关于注射剂的各项检查。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含量在1.6μg/mL~8.0μg/mL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6,平均回收率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6%(n=5)。黄芩甙的薄层色谱鉴别,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该制剂生产工艺简单,质量标准简单易行,产品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对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和培养方法等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1)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8h、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2)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对奶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牛体外受精时间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78%)好于体外受精8h组(76%),但囊胚发育率前者不如后者好(20.51%VS23.68%),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2)作为早期胚胎的培养液IVD101、TCM199培养系的卵裂率分别为76%、74%,而囊胚率却分别为22.37%、22.97%,TCM199培养系好于IVD-101,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3.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因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广泛存在于肉鸡饲料原料中。众多研究表明,OTA对肉鸡具有肾毒性、肝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和肠道毒性等,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对国内外OT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诱导机体产生肠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四方面阐述OTA对肉鸡的致毒机制,为深入研究OT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牛乳中的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相当大的益处,乳蛋白和乳脂肪作为牛乳营养品质的物质基础,还与奶牛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牛乳中基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功能出发,重点介绍了饲粮组成的改变及添加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等对乳蛋白及乳脂肪合成与调控机理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调整饲粮营养组成,提高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褪黑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 TDC)是褪黑素生物合成中第一个重要的酶。本研究克隆川桑TDC基因,并将其转入烟草中过表达,探讨MnTDC在盐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LGNL-MnTDC,并经过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转化获得3个独立转基因系。GUS染色、基因组PCR鉴定证明MnTDC成功转化到烟草株系中。qRT-PCR结果表明MnTDC在3个转基因烟草株系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WT)。UPLC-MS/MS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显著提高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量。盐胁迫下,MnTDC过表达烟草与野生株系烟草相比,耐盐性显著增强。转基因烟草株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株系烟草,脯氨酸(Pro)等调节渗透压物质的含量和ERD10C等调节渗透压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株系烟草,转基因株系中丙二醛(MDA)含量比野生株系烟草低。研究结果表明,MnTDC通过调节烟草细胞中褪黑素的含量进而影响了烟草植株整体的耐盐性。本研究初步揭...  相似文献   
26.
在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的成骨细胞中暴露不同浓度的醋酸铅(O、20、40、80μmol/L),作用24h后检测细胞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活性与PC—PL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均可使成骨细胞PC—PLC活性和PC-PLC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成骨细胞铅暴露可通过抑制PC—PLC而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7.
佟莉蓉  王娟  宋雨  倪顺刚 《草地学报》2021,29(3):457-464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花粉的育性并为其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本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采样时间、温度、光照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20 g...  相似文献   
28.
为鉴定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I,II结构域抗原表位,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针对E蛋白的I、II结构域(1aa~296aa)部分重叠短肽,分别进行GST融合表达,用JEV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反应性筛选,获得了5个线性抗原表位分别为:E1(1FNCLGMGNRDFIEGAS16)、E10-4(77TGEAHNEK84)、E11-2(83EKRADSS YVCKQ94)、E19(145GTTTSENHGNYSAQVG160)和E33(257SQEGGLHHALAGAIVV272)。除E10和E19外,其它表位均为第一次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的。将这5个融合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获得了高滴度的针对5个融合短肽的抗血清,研究证明了这些表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乙型脑炎特异性诊断试剂及表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PMSG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期发情和繁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应用阴道栓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结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注射剂量和处理方式对母羊的同期发情和繁殖率均有影响,在埋栓后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后的0-48 h发情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埋栓后13 d注射600 IU PMSG同时撤除阴道栓的试验组繁殖率最高(P<0.05)。但综合繁殖率和经济效益考虑,在埋栓后间隔12.5 d注射550 IU PMSG并在放栓后14 d撤除阴道栓0-48 h的试验组效果最好,平均每只母羊净收入可达773.7元。  相似文献   
30.
Exergy,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 that represents the distance of an open system from equilibrium, is proposed as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for summarizing the complex dynamics occurring in a disturbed community during its recovery processes. These complex dynamics can be difficult to capture by using classical indices. In this study, we sampled macrobenthos using the BACI scheme (before versus after; control versus impact) in tidal wetlands of west Chongming Island, China, an area that has been disturbed b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asures. Exergy storage is estimated for benthic communities. The control area is proposed as dynamic reference for estimating local exergy storage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for estimating exergy on the basis of coefficients: (a) taken for taxa groups; (b) estimated from coding genes given for broad taxonomic groups; and (c) estimated from genome size taken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taxonomic level of the species, providing a basis for inferring similarities. We found a decrease of local exergy content in the disturbed area 9 days after the disturbance. Subsequently, the reference exergy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increased (i.e. in the surrounding control are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dynamics of exergy storage during a system's development. Estimates of local exergy arrived at using the three methods provided comparable results. Based on this, we then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more readily available genome size data for estimating exergy. This result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roader application of this indicator to biological systems. Moreover, the adjacent control samples seem to represent an appropriate dynamic reference for estimating the local exergy of disturbed communities. We found that exergy was a useful indicator that integrates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the recovery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after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