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5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1651篇
林业   1444篇
农学   1185篇
基础科学   742篇
  1709篇
综合类   9343篇
农作物   1473篇
水产渔业   823篇
畜牧兽医   2595篇
园艺   1473篇
植物保护   678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819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866篇
  2016年   573篇
  2015年   855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170篇
  2012年   1607篇
  2011年   1627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399篇
  2008年   1410篇
  2007年   1304篇
  2006年   1047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氨氧化微生物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唐家 《畜禽业》2011,(6):38-39
选择适合本地的3个优良品种及6个杂交组合,探讨不同组合的产仔数、初生窝重、30日龄断奶窝重、30日龄断奶成活率、90日龄成活率、90日龄个体重等生产指标,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肉兔不同品种杂交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最优杂交组合为大♀×加♂杂交组合和加♀×新♂杂交组合;6个杂交组合90日龄个体重平均增加109g。  相似文献   
993.
江豚线粒体Cyt b和D-loop片段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mtDNA的Cyt b(377bp)和D—loop(343bp)片段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与GenBank中鼠豚类及一角鲸类同源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ytb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平均为T:29.0%,C:28.8%,A:27.2%,G:15.0%;D—loop片段的碱基组成平均为T:35.9%,C:21.8%,A:32.4%,G:9.9%。Cytb基因片段共出现109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07个,序列变异度为28.9%,碱基替代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转换/颠换为13.3;D—loop片段共有109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00个,序列变异度为31.8%,转换/颠换为2.4。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江豚是鼠豚科中较早分化出来的一个类群,与一角鲸科的亲缘关系最近。2个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棘鳍鼠海豚Phocoena spinipinnis、太平洋鼠海豚P.sinus和黑眶鼠海豚Australophocaena dioptria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994.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93.3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0.3285 g·m -2,夏季高于春季;平均栖息密度0.5460 ind·m -2,也是夏季高于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优势,北部海域生物量高于南部海域.按照生态特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以分为5个群落,各群落有自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5.
华鲮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维隆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表明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用22种抗菌类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菌对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等9种抗菌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人工鱼礁区单片刺网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选择性, 于 2021 年 10 月在荣成北部人工鱼礁区使用 4 种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进行选择性实验。在 SELECT 模型的架构下, 使用 Normal、Lognormal、Gamma、Bi-normal 模型进行选择性拟合, 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IC)和模型残差(MD)选择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Lognormal 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其 AIC 值和 MD 值均为最低值。根据 Lognormal 模型, 不同网目尺寸许氏平鲉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14.23 mm、142.79 mm、 171.35 mm、199.90 mm; 大泷六线鱼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29.67 mm、162.09 mm、194.51 mm、226.92 mm。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与最大剖面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 G=0.2877L+0.7463(R2 =0.6722), G=0.2468L– 3.8531(R2 =0.6851)。选取 150 mm 作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理论成熟体长(MBL)进行分析, 结合幼鱼留存比例, 发现网目尺寸为 60 mm 和 70 mm 的刺网能够保护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幼鱼资源。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环境与摄食因素对人工鱼礁区不同体长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采用2017—2018年山东省近岸3处鱼礁区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CV均值将样本的体长分为10组,每组体长间隔为33 mm,并使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比较不同海域许氏平鲉体长组成的相似性;运用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各环境要素对不同体长组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结果显示,西霞口与长岛鱼礁区样本体长组成相似性指数为70.66%,前三岛鱼礁区与西霞口鱼礁区、长岛鱼礁区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分别为54.94%和59.46%;大体长(299~365mm)许氏平鲉的分布与水深、水质指数(WQI)和化学需氧量(COD)相关性较大,喜好水深较深、营养丰富的水域;小体长(35~200 mm)许氏平鲉喜好水深较浅,水质好的水域。大体长(200~365 mm),高龄(2~3龄)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鱼类(IRI为65.94%);小体长(35~200 mm),低龄(0~1龄)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虾类(IRI为45.69%)。研究表明,在浅水区域投放幼鱼保护型鱼礁,为幼鱼提供庇护所;将捕捞作业集中在深水区,减少对许氏平鲉小体长个体的兼捕,可以达到针对性增殖、保护许氏平鲉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解太湖新银鱼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江苏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太湖新银鱼野生群体共144尾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82±0.0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1±0.00021;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 0.609±0.078; π: 0.00094± 0.00027),太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 0.343±0.107; π: 0.00075±0.000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太湖新银鱼群体间遗传差异(71.53%)大于群体内遗传差异(28.4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骆马湖群体与太湖、高邮湖和洪泽湖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分析显示,25个单倍型形成2个明显的地理分支,一支由太湖群体、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组成,另一支由骆马湖群体组成。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新银鱼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整体来看,太湖新银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将太湖、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骆马湖群体单独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江苏省长荡湖、固城湖、高邮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应的营养品质评价,本研究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初步阐明草鱼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2基因(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2, mst2)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RNA-Seq技术对干扰mst2后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应激的草鱼肾细胞系(Ctenopharyngodon idella kidney cell lines,CIK)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验证分析。测序原始数据经De novo拼接与组装后共获得22 374个独立功能基因(unigenes),其中已知功能基因为21 199个,预测的新基因为1 175个。干扰mst2后经LPS应激的unigenes表达差异分析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共存在38个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上调基因16个,下调基因22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对38个DEGs的RNASeq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qRT-PCR和RNA-Seq分析一致,说明RNA-Seq分析结果可靠。采用RNA干扰技术干扰mst2后经LPS处理,CIK细胞转录组中DEGs参与免疫代谢的途径主要有MAPK信号通路、内吞作用途径、自噬途径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st2并经LPS处理后,促凋亡基因(fas、bad1、bad2、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转录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转录水平下调,证明干扰mst2后经LPS处理会诱发细胞发生凋亡。综上所述,mst2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过程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草鱼mst2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可为草鱼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