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0篇
  免费   1340篇
  国内免费   2042篇
林业   1703篇
农学   1447篇
基础科学   976篇
  2278篇
综合类   10494篇
农作物   1674篇
水产渔业   1066篇
畜牧兽医   3532篇
园艺   1646篇
植物保护   906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059篇
  2020年   1046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748篇
  2017年   1076篇
  2016年   719篇
  2015年   1059篇
  2014年   1141篇
  2013年   1448篇
  2012年   1915篇
  2011年   1928篇
  2010年   1797篇
  2009年   1627篇
  2008年   1621篇
  2007年   1484篇
  2006年   1184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中国 10个地方鸡种卵壳外表面、内表面、横断面和壳膜外表面、内表面的超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而看出鸡种间卵壳结构具有明显差异 ,中国地方鸡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距离较近的品种间卵壳的超微结构相似的理论 ,对 10个鸡种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赋值 ,通过数值分类法进行了遗传相似度的计算和聚类分析 ,从而得出遗传距离最近的是白耳鸡和狼山鸡。  相似文献   
992.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93.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试验将90只7日龄雏鸭分为3组,每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肾组织SOD、CAT、GSH-Px及G1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肾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994.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对黄羽内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375羽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V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g/t、200 g/t、250 g/t和300 g/t芽孢杆菌制剂,试验分为7~28日龄和29~56日龄两个阶段,共49 ...  相似文献   
995.
从广州市萝岗桑园周边捕捉到的野外昆虫藤粉蝶(Delias pasithoe)成虫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经人工接种可在家蚕体内全身性寄生。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微孢子虫为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同型,基本符合Nosema属微孢子虫超微结构特征。该微孢子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以偶倍数核为主,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形成双核孢子,发育周期为108 h。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证实该微孢子虫与Nosema属亲缘关系最近,应被分类为Nosema属‘true’Nosema亚群。  相似文献   
996.
川北地区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四川山间湿地利用农田0.62公顷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苗种为1272只(135只/667m^2),个体均重7g/只左右,经160d饲养,捕获绒螯蟹875只,个体均重136.7g/只,回捕率为68.8%,饵料系数为2.45,同时水稻产量3529.7kg(375.5kg/667m^2),其总收获利润为416元/667m^2。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家蚕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的结构和家蚕品种的进化,用PCR方法扩增了12个家蚕(Bombyxmori)地方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及其侧翼序列,分离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长度约1.1 kb,基因排列顺序与C108线粒体相同,依次为12S rRNA基因3′端、A+T丰富区、tRNAMet、tRNAIle、tRNAGln和ND2基因5′端,在tRNAGln和ND2基因之间有47 bp的非编码区。以日本野桑蚕(Bombyxmandarina)为外群,用Phylip软件包构建了基于12个家蚕品种线粒体基因组A+T丰富区序列的NJ进化树。结果显示,甘肃种单独聚为一群,其进化早于其它11个品种聚成的类群,说明甘肃种是供试家蚕品种中进化最早的品种。这一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黄河流域是家蚕品种的发祥地之一提供了证据,也进一步支持了家蚕品种的中国起源说。对A+T丰富区及其侧翼基因的结构分析表明,家蚕线粒体12S rRNA和ND2基因都十分保守,14个品种统计只分别发生1个和2个碱基转换;A+T丰富区中(A+T)比例高达94.9%以上,第27 nt开始有1个T-串结构,长度为16~19 bp不等;同时还根据3个t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定了其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998.
选择30日龄断奶体重为(6.94±0.69)kg的二元杂种商品仔猪184头,按照窝别、性别、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5组,饲喂不含马铃薯蛋白粉的基础饲粮和以2%、4%、6%的马铃薯蛋白粉及4%的血浆蛋白粉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的饲粮,每组4~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进行28d的饲养试验。试验第15d称重后,每个重复选择1头体重接近该圈平均体重的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第15~18d,以圈为单位,收集粪样,测定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研究马铃薯蛋白粉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效果,确定其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马铃薯蛋白粉组,与基础饲粮组相比,试验全期可以提高日增重6.14%(P>0.05)、降低料重比10%(P<0.01),降低腹泻率6.24个百分点(P>0.05),效果相当于甚至优于4%血浆蛋白粉。饲粮中添加4%和6%马铃薯蛋白粉,仔猪生长性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但6%马铃薯蛋白粉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高于基础饲粮组和2%马铃薯蛋白粉组(P<0.05),血浆蛋白粉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略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2%马铃薯蛋白粉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含量最高;4%血浆蛋白粉组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极显著低于马铃薯蛋白粉组;6%马铃薯蛋白粉组谷丙转氨酶活性高于4%、2%马铃薯蛋白粉组(P<0.05);各个处理血液谷氨酰胺、谷氨酸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由此结论,马铃薯蛋白粉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999.
氧氟沙星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氧氟沙星药物近十年来的检测方法、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耐药性及抗菌后效应、联合应用及毒理学、残留及残留的检测方法等六个方面的大量研究资料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并论述了氧氟沙星药物在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氧氟沙星药物及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Viruses have evolved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interfere with apoptotic pathways in order to halt cellular responses to infection. One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ransient transfection of bovine herpesvirus type-1 (BHV-1) UL14 protein is efficient in protecting Madin Darby kidney (MDBK) and huma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K562) cells from sorbitol-induced apoptosis. This protein corresponds to a putative protein of BHV-1, which shares aminoacid sequence with a part of the peptide-binding domain conserved in human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 family. The pBK-CMV-UL14 plasmid transfected MDBK cells treated with sorbitol did not show caspase-3 and caspase-9 activation with respect to non-transfected MDBK cells (UL14 negative). Furthermore, we repor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full length sequence of BHV-1 UL14 is evident after 7 h of infection of BHV-1 on MDBK cells which were then treated with sorbito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L14 gene produc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enhance cell survival in response to apoptotic stimu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