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96篇
  免费   1371篇
  国内免费   2445篇
林业   2182篇
农学   2731篇
基础科学   1621篇
  3058篇
综合类   8559篇
农作物   1421篇
水产渔业   1129篇
畜牧兽医   3464篇
园艺   1167篇
植物保护   1380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889篇
  2021年   1046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945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1056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1146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405篇
  2012年   1677篇
  2011年   1787篇
  2010年   1660篇
  2009年   1531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051篇
  2005年   879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592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混合非织造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86-190
提取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利用针刺非织造布技术制造稻秸秆-麻混合非织造布,并研究新型非织造布性能,主要为农业材料用布(如草坪培养基等)提供实验与理论数据,并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率。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稻秸秆-麻纤维混合比、粘合剂浓度下制成的非织造布性能不一。在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分析,以非织造布的吸湿性和断裂强力为综合指标,选择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为90℃、稻秸秆和麻的纤维混合比为1:1、粘合剂浓度为8%为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992.
施爱珠  许涛  张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92-293,300
对阳泉市动物园一只受伤的圈养成年雄性东北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共测定68个项目值,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载脂A/载脂B、超敏C反应蛋白、抗链0、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类风湿因子等数据为该试验首次报道;球蛋白、单核细胞等项目数值变化较大,与外伤感染关系密切。此次测定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充实了东北虎血液学数据,同时为东北虎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应用探地雷达对黄帝陵古柏树干和粗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黄帝陵轩辕庙内19棵古柏的树干空洞和粗根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轩辕庙19棵古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洞情况,其中1、4、12、16、17号相对空洞程度较高,有向重度空洞方向发展的趋势;3、5、8、18号属轻度空洞。粗根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水平方向上粗根主要分布在4m范围内。经过对比粗根分布规律发现,古柏生长健康状况与粗根分布的健康状况相关:在水平方向上健康和亚健康古柏分布范围不健康古柏,并且在垂直层次中粗根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人为踩踏区域与未踩踏区域相比,粗根密度低于未踩踏区域;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较未经过根系复壮的古柏粗根密度更大,并且水平分布范围相对较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以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验室2009~2014年使用运行费,在条件与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运行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运行费管理在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香溪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6月,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设置5个样点,采集30个样品,通过五步连续提取法对Pb、Cd、Cu、和Cr重金属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香溪河流域沉积物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利用基于形态学研究的次生相和原生相比值法对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大小为PbCdCuCr,聚类分析将样点分为三类,其中贾家店(XX04)为一类,三岔沟(XX01)、水库干流与香溪河交汇处(XXCJ)为一类,峡口(XX06)、平邑口(XX08)为一类;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可交换态与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样点XX04与XX06上Cd的污染最为严重,大部分都在中度污染以上。综合评价得出,Cd是香溪河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揭示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了解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2012~2013年,在贵州兴义混合果园采用桔小实蝇专用雄性外激素进行全年诱捕,对当地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就寄主植物、主要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桔小实蝇在兴义常年发生,年度间无差异(F=0.013,P=0.911);1~4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低,5月开始迅速上升,于7~9月形成种群高峰,最高的2013年9月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1861头,10月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至年底仍能稳定诱捕到桔小实蝇.结合生物统计软件综合分析表明,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和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桔小实蝇种群在兴义的年度变动受寄主植物和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强度、影响方面和主要时间不同,各因素间也相互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形成综合效应,共同塑造、形成了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基本模式.每年7~9月是兴义桔小实蝇自然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此时的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准确、可靠的地面气象资料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气候预测水平的重要前提,为使气象观测数据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地面气象资料预警系统在地面气象资料数据入库之前,需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质量控制,控制方法除了传统的极值,时间、空间、内部一致性检查之外,还包括数据挖掘中的BP神经网络算法。此外,系统设计过程包括后台数据库结构、前台入库及预警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了多线程操作机制进行气象资料解析入库,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及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展示预警信息,这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用小白菜苗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组建了其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其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7,净繁殖率为96.636 6,平均世代周期为43.9 d,内禀增长率为0.104 0,周限增长率为1.109 6,种群翻倍时间为6.7 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5.47%,成虫期年龄组占15.53%。  相似文献   
1000.
套袋对两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套袋对苹果品种新富1号(Malus domestica Borkh.cv.Xinfu No.1)、长富2号(M.domestica cv.Fuji Nagafu No.2)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套袋后2个苹果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富士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在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在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套袋果实未套袋果实。新富1号果实香气成分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为主,长富2号果实香气成分以2-甲基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正戊酸己酯、2-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为主,2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基本一致。不过套袋果实乙酸酯型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