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4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1867篇
林业   1251篇
农学   985篇
基础科学   803篇
  1800篇
综合类   8838篇
农作物   1335篇
水产渔业   945篇
畜牧兽医   2953篇
园艺   1475篇
植物保护   804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917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828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904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984篇
  2014年   1013篇
  2013年   1143篇
  2012年   1552篇
  2011年   1690篇
  2010年   1576篇
  2009年   1277篇
  2008年   1330篇
  2007年   1184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羊的同期发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羊的同期发情技术原理、供受体同期发情处理方法、供受体发情时间以及发情检测方法,提出了羊的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22.
白头翁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热回流和超声两种不同提取方法,以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为溶剂,制备10个样品,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比较得膏率、色谱图、白头翁皂苷B4峰面积等,考察提取方法对白头翁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中,热回流提取得膏率、白头翁皂苷B4得率均较超声提取法高;乙醇浓度对皂苷B4的提取有一定影响,热回流提取70%~80%乙醇提取率最高,超声提取50%~70%乙醇提取率最高。研究结果为白头翁提取方法的选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3.
24.
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外显子10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其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物P2、P3与P4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P1的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应用P2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仅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纯化测序表明AA与AB基因型相比有2处突变,C27T的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变化,第189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酪氨酸和苏氨酸。AA和AB基因型之间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在各胎次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等指标上均高于AB基因型,其中第3胎的产奶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应用R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D、DD),纯化测序表明CC与DD基因型相比有2处突变(C103A和T106C),分别导致氨基酸由赖氨酸变为苏氨酸、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3种基因型之间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P。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也只检测到EE和EF基因型,纯化测序表明EE与EF基因型相比有1处突变(A114G),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缬氨酸;EE和EF基因型之间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EE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EF型高,其中在第3、4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3项指标上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提示:PRLR基因对奶山羊产奶量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PRLR基因外显子10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奶量的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5.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对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研究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相比,救必应水提取物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菌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能量是牛日粮的第一限制性养分,确定牛能量需要量是合理配制牛饲料、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前提。牛能量需要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呼吸测热法及比较屠宰法等,论文对上述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合理进行牛能量需要量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论文概述了家畜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初步分析了用于转基因技术的基因载体种类,深入探讨了不同载体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基因载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牧区干旱现象日益严重,极大限制了草原生产力的提高。本文采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处理对羊草生长和抗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而BR能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羊草造成的伤害。经过不同浓度的BR处理后,与干旱胁迫相比,株高、叶面积、干重、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根系活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但高浓度下又有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和叶片电导率则相反,其中以BR浓度为0.1 mg/L时的抗旱效果最好。研究发现适当浓度的BR提高羊草株高、叶面积和光合色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活力,与其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与质膜透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Many studies based on acute short‐term noise exposur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imals can adjust their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ambient nois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chronic noise ov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scale of multiple day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Bats rely mainly on acoustic signals for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Nearly all previous studies on noise‐induced vocal adjustments have focused on echolocation pulse sounds.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noise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calls. Here, we examin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of Vespertilio sinensis when exposed to traffic noise over multiple days. We found that the bats started to modify their echolocation vocalizations on the fourth day of noise exposure, with an increase of 42–91%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ulse sequences per day. Under nois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pulses within a pulse sequence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7.2%,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slower number of pulses/sequence (P < 0.001). However,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duration of a pulse sequence. These parame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djusted in most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under the noise condition (all P > 0.05), except that the duration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syllables/sequences increased in 1 type of communicative vocalization (P < 0.0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ats routinely adjust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but rarely of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nois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