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3篇
  免费   1306篇
  国内免费   2012篇
林业   1361篇
农学   1040篇
基础科学   1166篇
  2416篇
综合类   9691篇
农作物   1421篇
水产渔业   1027篇
畜牧兽医   3882篇
园艺   1399篇
植物保护   1048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06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909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1377篇
  2012年   1763篇
  2011年   1862篇
  2010年   1790篇
  2009年   1569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41.
整理福建省4个有居民海岛和13个无居民海岛的植被现状,从地理环境影响和人为活动影响两方面综述福建海岛植被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风沙化严重,防护林效能衰退,园林植物生长遭受威胁,自然灾害破坏植物生境,以及海岛城市扩张,外来植物入侵威胁等。提出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推进海岛植被修复工作,发展生态旅游业,改善海岛防护林体系等福建海岛植被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42.
为探讨冀北水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承德地区水稻主产区(河北隆化,河北滦平)稻田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大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样本ZYY.CKD9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且有益菌较多,主要有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拟衣藻属(Dechloromonas)和地杆菌属(Geobacter);但也存在共有细菌菌群,如Kaistobacter、溶杆菌属(Lys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Candidatus_Soli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拟衣藻属(Dechloromonas)、Anaeromyx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等;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为冀北水稻田土壤修复、病害防治及功能菌肥开发,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3.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44.
水质对膨润土防水毯防渗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寒冷盐渍化地区渠道防渗存在的问题,对拟引进使用的膨润土防水毯的膨胀性能及防渗效果进行研究,提出推广应用一种新型复合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防水毯)。选择3种膨润土防水毯产品。采取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及离子溶液对膨润土防水毯防渗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溶液浓度膨润土膨胀性能影响较大.当矿化度大于5g/L时膨胀量明显减小。离子及浓度对韩国1号(两层聚丙烯薄膜防护)防渗性能影响最小,除与膨润土成分及含量有关外,两层聚丙烯薄膜防护层结构对防渗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5.
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干物质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为缩小新疆冬小麦产量差距、提高光能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军户和奇台两个不同试验区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综合...  相似文献   
346.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不同。中东部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脂肪相对积累规律基本相似,从鼓粒盛期开始,脂肪含量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或成熟时略降低;高产和高脂肪品种在鼓粒盛期蛋白质含量高(40%~42%),此后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成熟。中南部半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脂肪品种不同年份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一致。高蛋白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一致,高蛋白品种脂肪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降低,鼓粒盛期后10~20 d达到较低水平,脂肪含量为17%~19%,成熟时又明显回升;蛋白质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增加,到鼓粒盛期后约10 d达到最大值45%,成熟时又明显降低。高产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没有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347.
单双液相下不同多酚氧化酶源对酶性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比较了单双液相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对酶性合成茶黄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单双液相试验中,以不同的酶源合成茶黄素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酶源而言,双液相明显比单液相的效果要显著,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33.74%,合成率为14.245%,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39.74%,合成率为31.792%;而就梨酶源处理而言,单液相的效果要比双液相稍好,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45.73%,合成率为18.799%;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40.20%,合成率为22.11%;就苹果酶源而言,单液相比双液相的效果要好些,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18.22%,合成率为13.34%;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11.56%,合成率为6.935%。  相似文献   
348.
牛星状病毒(BAstV)是我国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检测BAstV的Real-time PCR方法.根据BAstV流行株的ORFl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成功建立基于EvaGreen检测BAstV的Real-time 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1.36×1...  相似文献   
349.
针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农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分别从浇扬花灌浆水、病虫害防治、防止倒春寒和预防干热风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以期为小麦后期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50.
 由丝核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叶腐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河北、内蒙以及北京较为严重。2011~2018年,从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具有典型叶腐和茎基腐症状的芸苔属蔬菜上分离获得9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分离物,大多数分离自发病植株的叶部,少数分离自茎基部。通过细胞核染色,87株菌属于多核丝核菌,另外8株属于双核丝核菌;经菌丝融合鉴定、rDNA-ITS区及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TEF-1α)序列分析,大多数多核丝核菌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2-1(74%),其他少数分别属于AG-1-IB(16%)、AG-4-HG II(2%)和双核丝核菌AG-A(8%)。温室条件下进行寄主范围致病力测定,各分离物对原寄主都表现出致病力,呈现典型叶腐或茎基腐症状;对其他作物的致病力差异较大。不同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AG)的菌株对寄主致病力大小存在差异,AG-2-1致病力最强,只有AG-A对叶部没有致病力。AG-2-1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AG-1-IB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