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2篇 |
免费 | 806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9篇 |
农学 | 148篇 |
基础科学 | 128篇 |
311篇 | |
综合类 | 1610篇 |
农作物 | 278篇 |
水产渔业 | 182篇 |
畜牧兽医 | 722篇 |
园艺 | 298篇 |
植物保护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56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0206A、0206B、0331I、0312B、MT-19、0316A、0331F、MT-20等13个新品系在福建龙岩漳平市开展为期6年的区域试验.经鉴定,0206A为制茶品质较为优异乌龙茶新品系,感官审评得分连续3年超过对照,平均高于对照1.4分;物候期调查发现,0312B、0325A、0319、0316A为早生种质,新品系0331F、0214-1、0212-12、MT-19、0331G等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均比对照迟10天以上,为晚生种质;产量鉴定表明,0206A、0325A三年秋季平均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黄棪(P<0.01);抗性(抗寒性、抗旱性等)调查表明这些新品系抗性强于对照种(黄棪)或者与对照相当;综合鉴定表明,13个新品系均适宜在福建漳平地区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2.
为探寻基于Radarsat-2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设立在江苏盐城研究区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4年3月3日-2014年6月7日期间5期Radarsat-2全极化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对各时相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以地面实测GPS样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冬小麦面积的精度均在4月20日达到最高,分别为66.4%和63.9%。对4月20日支持向量机法的冬小麦面积提取结果进一步进行耕地地块优化和碎小图斑去除处理后,冬小麦面积的提取精度可提高到79.6%。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制作的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的理化成分差异,为筛选适制梁野炒绿的品种及后续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福云6号’‘梅占’‘乌牛早’‘龙井43’这4个品种制作的“梁野炒绿”进行了感官与生化成分鉴定。结果感官审评发现,乌牛早品种炒绿内质综合得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 <0.01),其次是梅占品种和龙井43;生化成分鉴定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在梅占品种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茶多酚含量在梅占和乌牛早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 <0.05);乌牛早品种炒绿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1.4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5.68)、酚氨比(3.88)均比其他品种低;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茶氨酸含量(8.971~14.942 mg·g−1)在福云6号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天冬氨酸含量(1.854~2.506 mg·g−1)在乌牛早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1),谷氨酸含量(1.690~2.244 mg·g−1)在梅占和乌牛早炒青绿茶中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与水浸出物含量呈正相关(R=0.65,P <0.05),与酚氨比、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P <0.05)、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呈负相关。结论4个品种中乌牛早最适宜制作“梁野炒绿”。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日本横滨市国道两侧绿地土壤和横滨国立大学校内绿地土壤为研究区,采用连续浸提-ICP法分析了横滨市土壤环境中表层(0~5cm)和5~20cm处的Pb元素的水溶性、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Pb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蚯蚓体内Pb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横滨市土壤表层全Pb含量在76.85~100.05mgkg-1之间,5~20cm土层全Pb含量为40.83~57mgkg-1之间,远高于当地的土壤Pb背景值(17mgkg-1),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横滨国立大学校内绿地土壤比国道两侧绿地土壤表层的全Pb含量显著提高,其污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蚯蚓体内的Pb含量变化范围在在研究区各采样点中没有显著差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Pb含量与土壤环境中各形态Pb之间并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在不同C:N(5、10、15、20)条件下研究了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5对单一氮源(有机氮源、NH4-N、NO2-N)及混合氮源(有机氮源与NH4-N、有机氮源与NO2-N、NH4-N与NO2-N)的吸收利用特性及蛋白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亚硝酸还原酶(NiR)等3种氮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溶藻弧菌Z5对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吸收均受到环境中碳含量的影响, 在C:N=20时, 对NH4-N和NO2-N的吸收率分别是C:N=5时吸收率的3.39倍和2.25倍。在C:N=15和C:N=20的水平下, 溶藻弧菌Z5对NH4-N和NO2-N的吸收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藻弧菌(Z5)吸收利用NH4-N和NO2-N的途径分别为NH4-N→细菌菌体蛋白和NO2-N→NH4-N→细菌菌体蛋白。在高C:N条件下, 溶藻弧菌Z5对无机氮源(NH4-N和NO2-N)的吸收增强, 细菌菌体蛋白中来自NH4-N和NO2-N的量分别由C:N=5时的25.0%和19.4%上升到C:N=20时的41.3%和43.0%。GS酶活力受NH4-N调控明显, 相比之下, 蛋白酶和NiR酶受氮源种类调控不明显。
107.
基于1982年和2014~2015年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及功能参数,评估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渤海的生态容量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中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群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但中国对虾不是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物量的增加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毛类、底栖甲壳类有负影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虾虎鱼类等生物量的增加将对中国对虾产生负影响。渤海生态系统2个时期均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2014~2015年渤海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1982年有所降低,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中国对虾1982年和2014~2015年在渤海的生态容量为0.810和0.702 t/km~2;与当年依据调查数据评估的生物量相比较,中国对虾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至71.68倍和585倍时,仍不会超过生态容量。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踏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对银川市部分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银川平原湿地文献资料,初步确定了银川市城市湿地主要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和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研究结果对银川市城市湿地在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湿地水体净化和园林绿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应用RT-PCR技术快速检测鉴定猪瘟病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所有已报道的猪瘟病毒株(HC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BVDV)的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Pa,Pb,Pc。应用RT-PCR技术,引物对Pa/Pb从猪瘟HCLV株,猪瘟Thiveral株,3株猪瘟野毒株都扩增出了预期185bp的片断,Pa/Pc从BVDVOregonC24V株中也扩增出了240bp的片断,而Pa/Pb与牛睾九原代细胞,PK-15细胞,BVDVOregonC24V株均无反应,Pa/Pc也不与所试验的5株猪瘟毒株反应。采用多重PCR可以从同时含有HCV和BVDV核酸的样品中扩增出各自的特异性条带。针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特异性插入序列。设计了引物Pr,Pra,Prb,可以从HCLV细胞毒或用HCLV人工感染的兔脾组织毒中扩增出预期200bp的片断,而Pr,Pra,Prb与猪瘟Thiveral株和3株猪瘟野毒株均不反应,通过含毒量梯度试验,得出了RT-PCR可检测猪瘟病毒量的下限为200RID或200TCID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