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9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5篇 |
农学 | 87篇 |
基础科学 | 78篇 |
135篇 | |
综合类 | 896篇 |
农作物 | 164篇 |
水产渔业 | 107篇 |
畜牧兽医 | 212篇 |
园艺 | 139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1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经营和标准制定的现状;阐述了缺乏相应标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结合苗木生产与绿化工程苗木应用,以角茎野牡丹为研究案例,探讨园林绿化苗木的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绿化苗木生产技术与商品标准化、加强标准宣传与推广、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等实现绿化苗木生产标准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4.
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分布以黄红壤为主,占86.8%;钙质紫砂土次之,占7.8%;侵蚀性红壤占2.7%;石灰岩土占2.5%;黄壤面积最小,仅占0.2%。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认为不同湖区林场的天然林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从整个地区角度看各种林型间土壤养分无差异性,但从每个林场单独分析,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阔叶林地养分明显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因而,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对千岛湖地区林地的持续发展,提高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景观生态等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5.
东莞市针叶类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Landsat 8 影像数据,对东莞市松树林 (Pinus sp.)、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
叶混交林 3 种针叶类森林生物量进行估算,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针叶类森
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其决定系数 (R2) 值分别为 0.880 9、 0.832 5、 0.964 0,均达显著水平。经适用性
检验,模型均达 0.05 显著水平,可用于东莞市针叶类森林生物量估算。 相似文献
76.
为实现湿地植被的精细分类和高精度制图,为湿地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以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圣华金水域的典型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以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野外GPS采样点,对典型湿地植被的光谱反射率作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基于均值置信区间原理筛选特征波段,基于单因素分析法筛选能够明显区分植被类型的植被指数。联合特征波段和植被指数构建特征集,利用机器学习C5.0决策树生成知识规则并提取湿地植被信息。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C5.0决策树的湿地植被提取总体精度为80.09%,Kappa系数为0.792,与最大似然法比较,总体精度提升10.79%,Kappa系数提升0.105,说明基于机器学习的C5.0决策树法能够实现植被的精细分类,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7.
78.
79.
沙棘林木生长与地上部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吴旗的调查资料,对沙棘年生长及单株地上部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的三次系基式与生长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生长期内生长与时间的关系;(2)沙棘单株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分配比率顺序为:枝〉茎〉叶〉桔枝;且枝、叶、枯枝生物量与树彰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茎与树龄间有的相关关系;(3)可用树高、地径、树个械模型与地径、冠幅、多年生枝长结合模型估测 相似文献
80.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总面积281640hm^2。详细介绍了保护区对当地社区在生产、生活、旅游、宗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