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45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5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2篇 |
农学 | 285篇 |
基础科学 | 323篇 |
551篇 | |
综合类 | 3410篇 |
农作物 | 501篇 |
水产渔业 | 331篇 |
畜牧兽医 | 1230篇 |
园艺 | 583篇 |
植物保护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325篇 |
2014年 | 344篇 |
2013年 | 449篇 |
2012年 | 657篇 |
2011年 | 659篇 |
2010年 | 611篇 |
2009年 | 582篇 |
2008年 | 603篇 |
2007年 | 503篇 |
2006年 | 404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52.
53.
54.
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提供的4个地方优质肉鸡品种,2个培育品种和1个引进的肉鸡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H-FABP基因260 bp和675 bp处存在T/C和G/A的突变位点,对2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IMF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T260C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基因型的IMF含量显著(P<0.05)高于BB基因型个体,但对于不同的品种来说,AA和BB基因型只对封开杏花鸡和岭南黄鸡II号的IMF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各鸡种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G675A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型和AB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5.
脾虚证模型家兔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调整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给家兔胃管投服苦寒中药大黄水煎液,复制出家兔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了脾虚证模型家兔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变化和健脾益气四 君子汤对其的调 整作用。结果表 明,脾 虚证模型家兔血 浆胃泌素、c A M P 和c A M P/c G M P 较试验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 ( P < 005 或 P < 001), 血浆胰高血糖素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较对照组和试验前极显著升高 ( P < 001)。以上各指标在经四君子汤治疗后均恢复至试验前和对照组水平,与模型期比较变化明显 ( P < 005 或 P < 001)。由此说明,脾虚证时神经内分泌机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交感神经机能降低和副交感神经机能相对亢进,以及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发生变化,四君子汤对其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方法:利用不同乳酸菌对特定维生素具有敏感性的特点,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变化来反映样品中相应微生物的维生素含量,对市售的1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法对于生物素和VB12测定数据更稳定,重复性好,生物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056%~4.158%,VB12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112%~3.848%,而叶酸的检测数据之间波动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236%~8.332%.结论:本法适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这3种维生素的分析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8.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行业推荐水平)提高到2500 FTU/kg(超剂量水平)对肉鸡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系数和氮平衡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试验1~14 d饲喂基础日粮(前期料),在15~21 d期间饲喂3种日粮,即正对照日粮(不含植酸酶)、负对照日粮(1000 FTU/kg植酸酶),植酸酶组日粮(2500 FTU/kg植酸酶)。负对照组日粮除钙和非植酸磷含量降低1.80 g/kg和1.50 g/kg外,其余营养指标均与正对照组日粮相同。结果显示,正对照组日粮的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 <0.05)。正对照组日粮中淀粉、钙、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与负对照组日粮无显著差异(P> 0.05)。正对照组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负对照组日粮(13.34 MJ/kg和14.46 MJ/kg,P <0.05)。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导致总能和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分别升高2.5%和7.1%(P <0.05),且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10.4%,P=0.08)。此外,负对照组日粮中植酸酶水平从1000 FTU/kg升高至2500 FTU/kg时对淀粉回肠表观消化系数和日粮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日粮超剂量植酸酶水平(≥2500 FTU/kg)在改善玉米能量、蛋白质和磷在回肠消化率的效率要优于肉鸡行业推荐水平。 相似文献
59.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油脂和不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4只2月龄断奶双羔(twin born,TW;32只)和三羔(triplet born,TR;32只)湖羊公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trol, CON)和添加2%大豆油(soybean oil,SBO)的日粮,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TW-CON,TW-SBO,TR-CON,TR-SBO),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90 d后屠宰采集羔羊背最长肌,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相关酶活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结果表明:1) TW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R组(P<0.05)。日粮添加油脂有提高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的趋势(0.05
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因日粮中油脂添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吡啶诺林(PY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则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3)MYOD1在双羔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三羔(P<0.05)。日粮油脂添加显著降低了FN1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FGF2和COL3A1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表现出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影响的趋势(0.05
0.05)。结果提示,双羔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三羔,油脂有促进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且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共同作用胶原蛋白代谢相关酶含量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3日龄左右、体重(40±5) kg的健康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即酸化乳组和巴氏杀菌乳组,每组10头。酸化乳组饲喂酸化乳,巴氏杀菌乳组饲喂巴氏杀菌乳,2组均自由采食颗粒料,试验期共180 d,在试验第60天时断奶。每天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于犊牛生长期的第7、30、60、90、180天分别测量体尺、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同时采血用于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酸化乳组乳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乳大肠杆菌、总菌数量显著低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乳糖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第31~5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液体饲料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1);第61~9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固体饲料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1)。3)第60~18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5)。第6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体直长、体高和管围均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90天时,犊牛体直长、体斜长、体高和管围均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18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体直长、体斜长和体高均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4)第6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9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第90和18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3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5);第6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IL-1β含量极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1),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5);第9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 <0. 05)。综上所述,利用甲酸酸化牛乳对牛乳成分影响不大,可抑制牛乳中有害细菌生长,改善适口性,提高犊牛采食量,改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