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8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1011篇
林业   839篇
农学   742篇
基础科学   428篇
  1147篇
综合类   5211篇
农作物   689篇
水产渔业   525篇
畜牧兽医   1678篇
园艺   940篇
植物保护   467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545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944篇
  2010年   961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旨在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s)基因在绵羊公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在性腺中的定位。本研究以QRT-PCR法检测各组织ARmRNA表达规律,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和附睾中AR进行定位分析,蛋白质印迹技术对AR蛋白表达量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显示:(1)AR在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睾丸和心脏中大量表达;(2)在附睾头、体、尾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检测到较弱的阳性信号;睾丸组织间质细胞、精原细胞、管周肌样细胞检测到强阳性信号。综上表明:AR在绵羊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AR在性腺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过程以及对心脏的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多种因子影响,它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生殖调控中占有中心地位。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促性腺激素细胞的组织胚胎学研究、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的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基因表达调控、分泌调节和合成代谢的研究情况,为研究生殖内分泌提供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在枣品种的抗裂性调查中,发现“木枣”存在变异系。本研究以“木枣”、变异系“V1”、变异系“V2”和易裂品种“狗头枣”为供试材料,在采用冷水浸泡法进行室内裂果率测定和抗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单果重、果纵茎、果横茎、果纵横茎比、单核重、核纵茎、核横茎、核纵横茎比、梗洼宽度、肉核比、含水量等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裂果率表现为狗头枣>V1≈木枣>V2,筛选出木枣优良抗裂变异系V2,与木枣遗传背景一致,抗裂性又极显著优于木枣,可为后续裂果机理研究和抗裂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品种的抗裂性与果形、核形、肉核比、梗洼宽度有关。果实较小、果核较小、果形细长、肩大尾尖、肉核比高、梗洼宽度大,抗裂性好。  相似文献   
104.
微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定位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引起该mRNA的降解或抑制蛋白质合成。大量研究显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受miRNA的调节,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深入了解miRNA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探索脂肪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脂类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用8%的桑蚕宝稀释液桑园治虫,调查其对丝茧育和种茧育生产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农药对丝茧育较为安全,对原蚕饲育过程较为安全,但对化蛹和发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6.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间接ELISA、IPMA和IFA试验进行杂交瘤筛选,共获得2株能分泌针对PRRS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D10和4H11,3D10亚类为IgG1,4H11亚类为IgG2b,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达到1.0×10^7,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之间。2株单抗与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均无交叉反应,IPMA和IFA结果显示单抗均能与接种于猴肾细胞(Marc145)的PRRSV发生特异性反应,证实抗PRRSV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PRRSV抗原表位分析及相关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8.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 19期(孵化 72h)性腺中的PGCs,对其应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和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并于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复苏后的PGCS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结果发现:从第 19期性腺中获取的PGCs在同一种冷冻保护液下,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对PGCs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平衡方法相同,在不同冷冻保护液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 (P<0.01)差异。PGCs经体外培养 24h后再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后其存活率、体外培养存活时间均极显著(P<0.01)短于分离后直接冷冻的PGCs。  相似文献   
109.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源大肠杆菌的遗传进化关系,明确其与人和其他动物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来源于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60份临床健康成年牦牛肛门棉拭子样本,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和16S rRNA PCR检测的研究,确定49株为大肠杆菌。对其中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16S rRNA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菌株组内同源性为98.8%~99.9%,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94.0%~100%。结果表明,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羊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与人、猪、鸭、鸡源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有2株菌与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和志贺氏菌聚为一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看其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