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2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1092篇
林业   1140篇
农学   761篇
基础科学   539篇
  1225篇
综合类   6527篇
农作物   919篇
水产渔业   432篇
畜牧兽医   1729篇
园艺   916篇
植物保护   507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628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120篇
  2010年   1042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Anaplasma circulating among ruminant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we performe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RNA gene of two Anaplasma isolates from cattle and seven from goats. The two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cattle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A. marginale cluster, whereas the other seven sequences from caprine strains formed two Anaplasma spp. clusters, which diverged earlier than the clusters of A. marginale, A. centrale and A. ovi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Anaplasma species circulating among rumina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中主要抗原基因S与M基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究基因疫苗的有效开发途径。方法:通过两种方法应用牛β酪蛋白启动子构建S和M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以及构建IRES连接M和S双基因共表达核酸疫苗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好M和S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IRES连接的M和S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并为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可食性疫苗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和pnad4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和pnad4,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和pnad4序列长度分别均为666和887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和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藿香、苍术提取物复合制剂Ⅰ和Ⅱ对高温血管活性因子NO、ET-1含量的影响.选用中国试验用小型猪32头,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各组分别在热应激的第1、3、6、10天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应激组一氧化氮含量呈逐渐逐渐下降趋势,在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含量第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取物Ⅰ组可显著降低ET-1含量(P<0.05),但对NO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提取物Ⅱ组可显著提高NO含量(P<0.05),但对ET-1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热应激条件下,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释放失衡,血管舒张作用减弱,收缩加强,不利于机体散热.提取物复合制剂Ⅰ对ET-1具有调控作用,提取物复合制剂Ⅱ对NO具有调控作用,添加中草药复合提取制剂对热应激造成的生理损伤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5.
以湖南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s 4,RBP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猪群中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的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分别为0.8649、01351、0.3960、0.233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初产母猪AA型比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多1.66头、1.83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AB、BB型分别多1.19头、1.48头(P〈0.01)和0.96头、1.22头(P〈0.05)。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初产、经产母猪在该位点上A等位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表现为正效应,各性状分别增加了0.1496头、0.1635头和0.1443头、0.1169头,即A等位基因可能为湖南黑猪繁殖性能的有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6.
研制了5XZ-5型重力式精选机,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重点描述了振动工作台、传动系统、风机系统3个关键工作部件的设计、原理和主要工作参数及其调节。该机的振动系统采用等惯量反向配置设计,风机系统采用多台离心风机同轴横向组配,并配有风量调节装置。小麦种子精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其实际生产率为5.1 t/h,获选率98.8%,有害杂草籽清除率100%,除轻杂率90%,净度99.6%,破损率0.06%,除重杂率85%,粉尘浓度8 mg/m3,噪声84 dB(A)。  相似文献   
97.
分别以大葱种子、幼叶、根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切口处理的种子为最佳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为90.28%;以MS 1.0 mg/L 2,4-D 2.0 mg/L BA为继代培养基、琼脂浓度为9 g/L、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15 d时,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愈伤玻璃化;MS 2.0 mg/L BA为最佳分化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98.
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狼尾草幼苗中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钠可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的狼尾草叶片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缓解狼尾草受到的低温冷害;钼酸钠缓解低温胁迫的最低效应质量浓度为0.5 mg·L-1,且在0.5~5.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狼尾草渗透调节物质和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
朊蛋白基因PRNP作为朊蛋白基因家族的一员,其编码的异常朊蛋白(prion)导致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的发生。PRNP基因在定位、结构、表达和编码产物上与朊蛋白基因家族其他3个基因(PRND,PRNT和SPRN)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种属之间十分保守,朊蛋白基因家族因此被称为"朊蛋白基因复合体"(prion gene complex)。已有资料表明,朊蛋白基因家族除了与TSE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还对畜牧生产和兽医预防有着重要影响。论文介绍了朊蛋白基因家族的4个基因及其编码产物,而后依次阐述了该基因家族对畜牧生产的影响以及在兽医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牧生产和兽医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2942-2953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