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4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943篇
林业   800篇
农学   568篇
基础科学   437篇
  1106篇
综合类   5877篇
农作物   772篇
水产渔业   508篇
畜牧兽医   1698篇
园艺   918篇
植物保护   488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709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1061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选择种有"美国八号"(早熟)、"嘎啦"(中熟)、"富士"(晚熟)的混栽果园4片(各2/3hm~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有色防鸟网、风动叶轮、超声波、生物驱避剂),对比了4种鸟雀驱避技术,调查其驱避效果,以筛选出最优的鸟雀驱避技术。结果表明:在相同品种条件下,4种鸟雀驱避技术防鸟害的有效程度以有色防鸟网驱避效果最好,持效性最长,稳定性最好;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0.44%、"嘎啦"0.16%、"富士"0.20%。其次为生物驱避剂,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92%、"嘎啦"2.24%、"富士"1.52%。然后为超声波驱避技术,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9.64%、"嘎啦"5.56%,"富士"3.24%。驱避效果最差、持效性最短、稳定性最差的是风动叶轮驱鸟,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0.00%、"嘎啦"6.52%、"富士"2.60%。3个品种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早熟苹果受啄率最高,其次是中熟品种,受啄率最低的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2.
宁夏压砂地土壤全盐量和pH值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境内压砂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层压砂地土壤全盐量和pH值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垂直方向上,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每层土样pH值的变异系数变化均10%,属弱变异性;全盐量随着土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异系数均100%,属强空间变异性。各层pH值理论分布模型均为高斯模型,且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出压砂地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0~20、20~40cm全盐理论分布模型为高斯模型,40~60cm属球状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量和pH值在水平空间分布总体呈环状,pH值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全盐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  相似文献   
103.
设施富营养化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聪  韩秉进  吴凤芝  潘凯 《北方园艺》2016,(19):184-188
以连年栽种作物的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产量法,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设施土壤的平衡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设施富营养化土壤种植黄瓜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9.3%,磷肥为-9.6%,钾肥为35.4%;种植番茄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2.6%,磷肥为30.69%,钾肥为56.99%;种植菜豆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4%,磷肥为-35.8%,钾肥为-7.97%,除番茄外,富营养化地区种植使用磷肥几乎没有增产效果。同时通过试验确定了富营养化设施土壤栽培黄瓜、番茄、菜豆的N、K施肥量上限及施肥比例:黄瓜667m~2最大施肥量32.1kg,N、K比例为1.4∶1;番茄667m~2最大施肥量27.0kg,N、K比例为1.4∶1;菜豆667m~2最大施肥量17.4kg,N、K比例为1∶1。在富营养化设施土壤栽培中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产量,节约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BS-10和银法利(氟菌·霜霉威)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速度快,从出现中心病株到全部植株枯死仅17~24 d,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大,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当,可造成减产2/3;试验所用药剂均不能完全抑制晚疫病的发生,相对而言,银法利防效优于枯草芽孢杆菌BS-10。  相似文献   
105.
为建立检测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 MYSV)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基于MYSV核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qPCR特异性引物对,针对引物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系列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qPCR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1.3℃,最适引物浓度为0.65μmol·L-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PCR高1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的q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实验样品验证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可用于MYS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6.
为评价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引发的膳食风险。2016年-2018年开展了3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构建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马铃薯样品使用2%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外标法定量,UPLC-MS/MS检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为3%~8%。12地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2次,最后1次施药后14、21 d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量分别≤0.018 mg/kg和≤0.01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吡蚜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33 9 mg/kg,风险商(RQ)为86.4%。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柑橘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N-乙酰草甘膦?氨甲基磷酸(AMPA)和N-乙酰AMPA?样品经过0.5%甲酸水提取,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C18)净化, 利用水和20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含0.1%氨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0.05~1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草甘膦及其3个代谢物在柑橘全果和果肉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 70.5%~109.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0.1%, 定量限为0.05 mg/kg?本方法的前处理样品无需衍生, 简便?快捷?高效?准确可靠, 可用于柑橘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N-乙酰草甘膦?AMPA和N-乙酰AMPA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8.
机动车废气分析仪信号处理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机动车废气分析仪的智能化组成及其实现信号处理的全过程。详细阐述了信号处理的软硬件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克服了传统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固有的缺陷。进一步保证了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棉花γ辐射诱变后代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50Gy的Co60γ射线对棉花3个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M5群体的铃重、单株铃数、株高、果枝数和麦克隆值的平均变异系数均超过10.0%以上,3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3个品种的M5群体的铃重与2.5%跨长和比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上3个品种的M5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3个品种的M5群体的2.5%跨长均为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因子。这阐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差异,揭示了辐射创造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0.
遮光对彩色棉的色泽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棕色棉和绿色棉不同发育时期棉铃的遮光处理,研究了遮光对彩色棉的纤维色泽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棕色棉和绿色棉在-5~55 DPA(开花后的天数)遮光后,其纤维还表现各自的纤维色泽,但其纤维色泽鲜艳度和稳定性在不同遮光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棕色棉在25DPA以前遮光的纤维颜色比对照变淡;绿色棉在不同生育期遮光后颜色比对照深。遮光对彩色棉和白色棉纤维品质的若干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在5~15DPA遮光的纤维都比不遮光的对照粗,在30DPA遮光的纤维长度和强度都较好,35DPA以后遮光的纤维长度和强度随遮光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差,在45~50DPA套袋遮光后的纤维长度、强度和整齐度都比不遮光的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