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6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9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6篇 |
农学 | 974篇 |
基础科学 | 605篇 |
1087篇 | |
综合类 | 2586篇 |
农作物 | 397篇 |
水产渔业 | 301篇 |
畜牧兽医 | 993篇 |
园艺 | 324篇 |
植物保护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421篇 |
2020年 | 424篇 |
2019年 | 415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385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439篇 |
2014年 | 409篇 |
2013年 | 436篇 |
2012年 | 529篇 |
2011年 | 505篇 |
2010年 | 470篇 |
2009年 | 392篇 |
2008年 | 359篇 |
2007年 | 323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5个无核葡萄品种的试验表明,不同培养方式对离体胚发育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4个品种胚发育率液体培养高于固体培养,‘京早晶’在液体培养中胚发育率高达73.7%,是目前国内外胚发育率最高的报道;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胚的发育程度高,发育整齐,无畸形胚,易成苗. 相似文献
2.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4.
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猪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测定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方法。通过应用0.1%甲酸甲醇溶液提取、混合阳离子固相萃取净化及样品基质校正外标定量方法进行测量。在优化条件下,苯乙醇胺A在0.1~20.0 m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达到0.9945;在1.0、5.0、10.0 mg/kg等不同添加浓度下,方法回收率高于90.36%,变异系数低于5.98%;方法检测限为0.06 mg/kg,定量限为0.10 mg/kg。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能够满足配合饲料中苯乙醇胺A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十多年的超速发展,我国奶牛业已由单一品种的散养方式逐步转变为高产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然而,我国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多为进口高产奶牛与地方奶牛的低代次改良品种,以致原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规模引进高品质的奶牛品种,已成为我国优化奶牛基因、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为检疫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我国进口奶牛数量、来源国、疫病检出、进境口岸及隔离检疫场分布等数据,结合各来源国的疫病防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检疫要点,为我国全面提升进口奶牛的检疫水平、切实做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茸鹿育种研究进展及现代茸鹿育种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我国茸鹿育种自 1 958年始至今历经 42年 3个阶段 ,成绩显著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针对MB的uvr C基因和BVDV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并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二个温度梯度,建立了鉴别MB和BVDV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MB和BVDV,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12和170 bp。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参试的所有毒株只扩增MB和BVDV基因组,对其它牛病原体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4拷贝的两种目的核酸;干扰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检测两个模板不同浓度的组合,试验结果不受模板影响。综上,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应用于MB和BVDV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10.
周梦瑜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5,3(4):143-144,148
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本文就英语写作中学生容易犯错的语法、句子结构错误作了归纳。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例子,从语法上主谓不一致,结构上的残缺句等做一些分析讲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