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5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1519篇
林业   1482篇
农学   2167篇
基础科学   1421篇
  2353篇
综合类   3636篇
农作物   671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1787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9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932篇
  2010年   868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60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决阿特拉津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寻找吸附效果较好的活性炭基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经煤、木、果和竹质4种生物炭处理后的残留量,并对其在阿特拉津溶液和土壤中的吸附动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和10 mg/L的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的吸附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5.651%~68.42%;当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煤质活性炭在40 min时对阿特拉津溶液的吸附率高达23.49%;与对照组相比,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土壤中阿特拉津经煤质活性炭处理42天后的残留浓度最低,活性炭吸附率达到91.39%。综上,煤质活性炭能有效降解溶液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含量,这将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glyphosate to the index of salinization and alkalization by simulation in soils collected from cotton fields in Anyang, Henan and Anqing, Anhui, China,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glyphosate chang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total alkalinity (TAL),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 and pH of soil in both regions,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With increased frequency of glyphosate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applied, all indices increased in the Anqing cotton fields soil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2.5-20 g·L-1 . However, EC, TAL and ESP increased dynamically in Anyang soil to whic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20 g·L-1 were applied only four consecutive times. After different glyphosate treatments, the soil pH valu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but smaller changes. Therefore, after repeated use of glyphosate to soils of two different region soils, although the changes of all indices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non-saline and non-sodic soils, the soils affected by salt in the glyphosate aqueous solution tended towards saline-sodic soils.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马涛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5):134-138
研究裂解温度对污泥生物质炭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安全、合理、高效处置污泥提供理论依据。将干燥污泥分别在200、300、500、700℃下进行热裂解处理(SBC200、SBC300、SBC500、SBC700),获得污泥生物质炭,测定其基础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生物质炭表面颗粒结构完好,孔径范围均集中在10~50 μm,其中低温生物质炭SBC200表面较光滑,最可几孔径和中值孔径最大,分别为20.1 μm和14.8 μm,高温生物质炭SBC700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为5.98 m2/g。随裂解温度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的产率、含水量、电导率、挥发分、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全碳、氧、全氮、氢含量、有效磷和铵态氮均逐渐降低,pH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将污泥制备成生物质炭,是安全处置污泥的有效途径,低温制得的污泥生物质炭具有更大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而高温制得的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7.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8.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长,其结构不断调整,功能不断增强,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集约度不断提高。未来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将迅速发展,必须加大集约利用力度,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9.
新疆兵团主要植棉区机采棉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兵团北疆、东疆主要植棉师蕾期、铃期棉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疆第六师、东疆第十三师机采棉田杂草主要有16科31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6.1%,阔叶杂草占80.7%,莎草科杂草占3.2%;1年生杂草占64.5%,多年生杂草占35.5%。北疆第六师蕾期棉田优势杂草为龙葵、野西瓜苗、田旋花、灰藜,铃期优势杂草为龙葵、田旋花、灰藜。东疆第十三师蕾期棉田优势杂草为灰藜、反枝苋、狗尾草,铃期优势杂草为龙葵、灰藜、反枝苋、田旋花。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时期棉田优势杂草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新疆兵团机采棉田杂草的科学可持续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