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9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2篇 |
农学 | 510篇 |
基础科学 | 255篇 |
172篇 | |
综合类 | 957篇 |
农作物 | 125篇 |
水产渔业 | 114篇 |
畜牧兽医 | 459篇 |
园艺 | 132篇 |
植物保护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247篇 |
2009年 | 242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231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肾的病理学影响。选择16只5~6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中未添加紫茎泽兰)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配比中分别添加紫茎泽兰40%、60%和80%),每组4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40%、60%和80%紫茎泽兰的混合日粮3个月,每两周检测一次血常规,试验末屠宰奶山羊,并观察其肝、肾、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液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后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试验组血液中淋巴细胞(lymphocyte,LY)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后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和脾肿大,肝组织出现淤血,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等,肾组织伴有出血、坏死、颗粒变性及水泡样变性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液指标有显著影响,且长期摄入紫茎泽兰可引起动物肝、肾、脾等主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2.
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肉鸡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dAA+肉鸡1050羽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分别饲喂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试验期42d,分别于21d、42d测定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腹脂率;同时测定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器官指数及血清中血糖和尿素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对21d肉鸡的屠宰性能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对42d肉鸡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效果显著,试验组G屠宰率提高了3.94%(P〈0.05),试验组E半净膛率提高了2.46%(P〈0.05)。肉鸡胸腺、脾脏、法氏囊器官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不显著。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1~21d和22~42d肉鸡血液内葡萄糖含量,试验组G提高了4.25%(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能够降低1~21d肉鸡血清内尿素氮水平,试验组G降低了6.14%(P〈0.05)。 相似文献
23.
24.
补饲青绿饲料对不同性别肉仔鸡皮肤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饲喂全价配合日粮基础上补饲青绿饲料对不同性别肉仔鸡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色泽的影响。各组自由采食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分别于第1、15、29天开始补饲青绿饲料,比较分析42日龄时的全身各部位皮肤的色泽(L、a、b值)。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肉仔鸡各部位皮肤色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补饲青绿饲料对肉仔鸡皮肤色泽的影响效应,以黄度最强和亮度最弱;补饲青绿饲料的时间越早,对肉仔鸡皮肤色泽的影响越明显;补饲青绿饲料对母肉仔鸡皮肤色泽的影响比对公肉仔鸡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
26.
为了探索纤维蛋白胶(FG)联合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妥布霉素的复合物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建立了犬胫骨骨折模型,将FG复合物应用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胫骨骨折处,在术后2、4、8、12、16周,测定骨折处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消除时间、利用X射线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程度、测定骨折愈合部位的骨密度(BMD)及骨密度比率、骨痂体积,测定胫骨生物力学强度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部红、肿、热消失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各时间点的X射线影像学评分更高,术后各时间点骨痂更大,术后16周术部骨骼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和最大位移显著增大。结果表明FG联合rhBMP-2、bFGF与妥布霉素应用于骨折部位,可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软组织的生成,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提高骨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7.
现代饲料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市场份额的争夺,面对持续不断的成本降低及品质改善的竞争要求,生产精细化管理日显重要,将会帮助企业大幅度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与减少浪费,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作者具有从事饲料生产管理多年的丰富经验,从饲料配方考虑因素、饲料原料质量控制、饲料加工质量控制过程等方面阐述了生产精细细化管理的要点,具有生产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30.
Q. Shan J. Wang F. Yang H. Ding C. Liang Z. Lv Z. Li Z. Zeng 《Journal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4,37(3):222-230
The fluoroquinolone antimicrobial drug marbofloxacin was administered to yellow cattle intravenously and intramuscularly at a dose of 2 mg/kg of body weight in a two‐period crossover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marbofloxacin in serum, inflamed tissue‐cage fluid (exudate), and noninflamed tissue‐cage fluid (transudate) were studied by using a tissue‐cage model. The in vitro and ex vivo activities of marbofloxacin in serum, exudate, and transudate against a pathogenic strain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P. multocida) were determined. Integration of in vivo pharmacokinetic data with the in vitro MIC provided mean values for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MIC for serum, exudate, and transudate of 155.75, 153.00, and 138.88, respectively, after intravenous dosing and 160.50, 151.00, and 137.63, respectively, after intramuscular dosing. After intramuscular dosing,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MIC ratios for serum, exudate, and transudate were 21.13, 9.13, and 8.38, respectively. The ex vivo growth inhibition data after intramuscular dosing were fitted to the inhibitory sigmoid Emax equation to provide the values of AUC/MIC required to produce bacteriostasis, bactericidal activity, and elimination of bacteria. The respective values for serum were 17.25, 31.29, and 109.62, and slightly lower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transudate and exudat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se findings might be used with MIC50 or MIC90 data to provide a rationa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dosage schedules which optimize efficacy in respect of bacteriological as well as clinical c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