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8篇
  3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筛选具有诱导番茄系统抗性的促生菌并验证其对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防效,为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番茄等作物的根部土壤细菌,以无菌生理盐水和稀释至104倍数未接菌的NB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利用发芽实验初筛加工番茄促生菌;用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加工番茄幼苗,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测量叶片中茉莉酸含量,复筛系统抗性诱导菌株,分别挑战接种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病原菌,统计疫情指数和诱抗效果。测定菌株16S rDNA序列,初步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147株细菌,筛选得到19株显著(P<0.05)促进加工番茄种子萌发、增加根长的促生菌,有4株促生菌显著(P<0.05)提高加工番茄叶片中茉莉酸含量,防病验证最终得到3株能同时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菌株,诱抗防效在27.59%~39.44%。菌株FY10、FY12、FY93鉴定为Bacillus atrophaeus,Pseudomonas wadenswilerensisBacillus pumilus。【结论】 获得3株具有系统抗性诱导功能且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早疫病、灰霉病的促生菌。  相似文献   
32.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解析Pi9基因介导的稻瘟病抗性调控机理,为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水稻品种日本晴(NPB)及其转Pi9抗稻瘟病基因株系(NPB/Pi9)接种稻瘟菌。分别于接种后0 h、12 h、24 h、36 h提取叶组织样品,选取12503个水稻基因定制基因芯片,进行水稻基因转录组分析,并通过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NPB/Pi9在接种后12 h、24 h和36 h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与其接种0 h表达量比较,共检测到7754个差异表达基因;相应地,感病水稻NPB在以上时间点共检测到738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接种后36 h,NPB/Pi9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显著多于NPB。比较NPB/Pi9和NPB相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共获得40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接种后36 h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接种后0 h、12 h或24 h。因此,NPB/Pi9的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对NPB/Pi9与NPB相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细胞外区域、植物对刺激应答、转录调控、氧化还原、离子结合、次生代谢和植物激素相关的GO分类在接种后呈显著富集,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途径的KEGG通路在接种后显著富集。与效应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相关的水杨酸信号途径、几丁质酶,以及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相关的胞外区域、对刺激的应答、木质素合成等,均在抗感水稻之间差异表达。而且PTI/ETI共有的WRKY转录因子、MAPK激酶、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等发生差异表达。综上所述,NPB/Pi9和NPB的差异表达模式与ETI和PTI相关,两者相互联系并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性中发挥作用。【结论】与日本晴比较,抗病基因型NPB/Pi9对稻瘟病防御反应更强烈。转录因子、激酶、NBS-LRR基因、几丁质酶、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以及植物次生代谢在Pi9介导的稻瘟病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nti-obese effects of glucosamine (GLC) and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 o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s. Method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elve groups: a normal diet group (NF), a high-fat diet group (HF), Orlistat group, GLC high-, middle-, and low-dose groups (GLC-H, GLC-M, GLC-L), COS1 (COS,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1000) high-, middle-, and low-dose groups (COS1-H, COS1-M, COS1-L), and COS2 (COS,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3000) high-, middle-, and low-dose groups (COS2-H, COS2-M, COS2-L). All groups received oral treatment by gavage once daily for a period of six weeks. Results: Rats fed with COS1 gained the least weight among all the groups (P < 0.01), and these rats lost more weight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Orlistat. In addition to the COS2-H and Orlistat groups, the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CHO)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to the HF group (P < 0.01). The various doses of GLC, COS1 and COS2 reduc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PARγ and LXRα mRNA in the white adipose tissu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above demonstrated that GLC, COS1, and COS2 improved dyslipidemia and prevented body weight gains by inhibiting the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in obese rats induced by a high-fat diet. Thus, these agents may potentially be used to treat obesity.  相似文献   
34.
本文全面分析了图书馆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中的指标体系,并针对这些指标就图书馆在思想、经费投入、优化馆藏资源、管理水平、特色项目等几个方面如何迎接评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应用甜瓜反义ACC氧化酶基因双菌株共转化载体研究了两种菌液不同浓度比对不定芽分化率和共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D-aACO1]:[pCAMBIA2302]值较低时,不定芽的分化率较高,但随着比值的增大,不定芽的分化率一直呈下降趋势.[pCD-aACO1]:[pCAMBIA2302]值对共转化率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当比值等于2:1时,共转化率达到最大,为36.7%.  相似文献   
36.
目前化学农药的缺点日益突显,研发环保的生防菌剂是当前绿色安全的一种方法,筛选具有抑制橡胶树炭疽病的生防菌株,为研发新型生防菌剂储备资源。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橡胶树内生菌,平板对峙筛选拮抗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根据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内生菌株的抗菌持久性、稳定性、广谱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拮抗内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橡胶树健康的根组织中分离得到4株对橡胶树炭疽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Bac RZS3D4-1、Bac RZS3D4-2、Bac RZS3D4-3、Bac RZS3D4-4),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相似。这4株内生菌的抗菌持久性强,抗菌稳定性好;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DFMP1E和MLZZP3、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F375898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XJ160901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均不敏感,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37.
弱毒株是利用交叉保护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关键限制因子。通过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强、弱毒株)的全长及部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筛选出在亲本强毒株PRSV-LM的P1和HC-Pro基因上的8个可能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采用定点突变和Gibson拼接法,分别成功构建了4种含有2个突变位点(L_(754)和N_(787))、4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和D_(944))、6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L_(754)、N_(787)和D_(944))和8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的PRSV-LM全长c DNA侵染性克隆突变体:p Gprsvm~2、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经人工接种、病症观察和RT-PCR检测,4种突变体克隆均能系统性侵染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除克隆p Gprsvm~2的病症表现与亲本强毒株PRSV-LM一致外,其他多位点突变的克隆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在番木瓜植株上的病症严重程度出现依次减弱,而克隆p Gprsvm8的病症最弱,且延迟2周发病。本实验初步验证了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S、K_(481)→Q、K_(598)→E、F_(753)→L、R_(728)→I和D_(944)→N)与PRSV-LM的病症表现及致病力相关,其中K_(598)→E和R_(728)→I可能是影响致病性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高粱生长素(IAA)与杂种优势之间的潜在关系,为高粱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亲本及组配的11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杂交种及其亲本生长素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抽穗期、成熟期高粱不同品种的生长素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11个杂交种成熟期的生长素含量均高于抽穗期,成熟期杂种辽粘3号、辽杂19、辽杂35、辽杂36、辽2297、辽2697、辽5397、辽糯7号、辽糯11号、辽夏梁1号的生长素含量与其亲本相比,子代生长素含量更高,成熟期只有辽粘6号的生长素含量比其亲本的低。以对应的母本或父本为对照,杂交种辽粘3号和辽杂19在抽穗期的生长素基因表达量低于其亲本,杂交种辽粘3号、辽粘6号、辽杂36在成熟期的生长素基因表达量低于其亲本,其余杂交品种在抽穗期、成熟期生长素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其亲本。【结论】内源生长素是调节高粱生长杂种优势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39.
以西双版纳2015年Landsat 8 OLI和DEM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经试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森林提取的最佳指数,运用多种景观指数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在海拔、坡向及坡度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NDVI为指标,能够有效提取热带森林的空间分布(精度为95.66%);2015年西双版纳的森林盖度为77.8%,森林面积在海拔及坡度上呈现出正偏态分布,在坡向上分布较为均匀;森林景观在地形上的破碎化程度差异性较大。海拔低于500 m及平坡处的森林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随着海拔的上升及坡度的增加,PD值不断下降、AI值持续上升,森林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坡向上以北坡向的PD值最高、AI值最低,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坡向。  相似文献   
40.
以含抗辣椒TMV的L基因的材料L15为基础,利用与L基因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189D23MF、PMFR11和PMFR21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对L15、3份感病材料H8/H9/H11×L15 F1、46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室内人工TMV接种并对其进行表型抗性鉴定和RT-PCR检测。对筛选出的标记在F1及BC1P1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子标记189D23MF在L15和12份辣椒种质上均未扩增出条带;SCAR标记PMFR11在L15和46份辣椒种质上呈现共显性分离,SCAR标记PMFR21为显性标记。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式,2份材料L15、H11×L15表现为高抗。H9×L15表现为抗,H8×L15及5份材料A1、A35、A39、A55、L16表现为中抗,11份材料表现为感病,30份材料表现为高感。在F1及BC1P1群体中PCR扩增结果表明SCAR标记PMFR21可用于辣椒抗T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