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40篇 |
免费 | 1040篇 |
国内免费 | 14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99篇 |
农学 | 771篇 |
基础科学 | 549篇 |
1701篇 | |
综合类 | 9743篇 |
农作物 | 1693篇 |
水产渔业 | 1286篇 |
畜牧兽医 | 2434篇 |
园艺 | 1486篇 |
植物保护 | 6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706篇 |
2021年 | 740篇 |
2020年 | 678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490篇 |
2017年 | 890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928篇 |
2014年 | 1127篇 |
2013年 | 1301篇 |
2012年 | 1797篇 |
2011年 | 1734篇 |
2010年 | 1585篇 |
2009年 | 1363篇 |
2008年 | 1347篇 |
2007年 | 1275篇 |
2006年 | 1103篇 |
2005年 | 927篇 |
2004年 | 564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61篇 |
2001年 | 401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作者通过研究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enopsis invictaⅣ (SoliⅣ)对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红火蚁毒素蛋白致病机制。通过分离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经不同浓度的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分别和细菌脂多糖(LPS)、刀豆蛋白(ConA)共同刺激后,MTT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内试验:用重组蛋白SoliⅣ从兔背部皮下注入,观察兔的临床反应,定期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兔血清中白介素 4(IL-4)和总IgE的变化。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浓度为25、50、75 μg/ml和LPS共刺激时,与单独LPS刺激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5、25、50、75 μg/ml和ConA共刺激时,与单独ConA刺激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重组SoliⅣ过敏兔的血清中IL-4和总IgE的水平升高,在20 h左右达到最高值。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能引起体外培养的T、B淋巴细胞增殖,过敏体质兔在重组红火蚁毒素蛋白SoliⅣ刺激后能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42.
为探明2014年-2015年在福建省流行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遗传变异情况,对10株ORFV流行毒株的F1L、B2L和VI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6%~100%,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7%,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7.1%;同NZ2参考株比较,FJ-YT2014缺失2个氨基酸;10株ORFV B2L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9.9%,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5%,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7.7%;10株ORFV VIR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8%~99.5%,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9.6%,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6.4%。基于基因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与福建省分离株、山西株和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B2L基因与新疆、山西、德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VIR基因与台湾、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结果提示,当前福建省流行的ORFV F1L、B2L和VIR基因尚未出现明显变异,但是其F1L、B2L和VIR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普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3.
144.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不同间作比例下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箭筈豌豆产草量影响较小:燕麦与箭筈豌豆按3:1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明显产量优势(P<0.05),2006和2007年间作燕麦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2.2%和16.8%;燕麦植株的含量氮提高了1.6%~6.8%;间作后茬复种燕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连作(P<0.01),其产量是连作燕麦的1.1~1.5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旨在探究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突破猪呼吸道上皮屏障引起系统性感染的机制。通过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副猪格拉瑟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OMVs经SDS-PAGE显示,蛋白质条带分布在55~100 ku,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OMVs的粒径在100~200 nm,纳米粒子直径分析(NTA)结果显示,样品在100~200 nm处的粒子数目最多。进而用制备的HbpA及OmpP2多克隆抗体对OMVs及不含OMVs的细菌上清进行Western blot验证,证实所提取的样品为外膜囊泡,且进一步结果证明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在GPS培养物中主要以OMVs的形式存在。用OMVs或CdtB处理猪气管上皮细胞(swine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STEC)36 h,检测STEC中cleaved-caspase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FITC-葡聚糖(FD-4)检测STEC单层细胞的细胞旁通透性。结果发现,OMVs与CdtB处理后凋亡相关蛋... 相似文献
146.
147.
本试验研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为探讨鸡对NDV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Transwell共培养,上室为淋巴细胞,下室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通过NDV攻毒刺激后,分别在第0、2、4、6 h收集各个时间点上... 相似文献
148.
为获得Marc145细胞源EDC3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Marc145细胞中扩增EDC3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经BLAST比对后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区蛋白进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Marc145细胞源EDC3基因长度为1 527 bp,共编码507个氨基酸;EDC3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绿猴、猕猴、狒狒、人、倭黑猩猩、马、野猪、虎鲸、绵羊、非洲象和大熊猫的同源性在91.5%~99.2%之间,与非哺乳动物原鸡同源性最低,仅为81.2%;EDC3氨基酸序列与上述物种的同源性在95.3%~99.6%之间,与原鸡的同源性仅为88.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arc145细胞源EDC3基因与绿猴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灵长类。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EDC3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为23.38%和47.35%,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该蛋白存在多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区域。本试验结果可为Marc145细胞源EDC3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150.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