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0篇 |
免费 | 987篇 |
国内免费 | 12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55篇 |
农学 | 675篇 |
基础科学 | 570篇 |
1531篇 | |
综合类 | 7502篇 |
农作物 | 1117篇 |
水产渔业 | 834篇 |
畜牧兽医 | 2234篇 |
园艺 | 1294篇 |
植物保护 | 6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319篇 |
2022年 | 710篇 |
2021年 | 705篇 |
2020年 | 619篇 |
2019年 | 665篇 |
2018年 | 463篇 |
2017年 | 772篇 |
2016年 | 519篇 |
2015年 | 677篇 |
2014年 | 732篇 |
2013年 | 895篇 |
2012年 | 1308篇 |
2011年 | 1283篇 |
2010年 | 1228篇 |
2009年 | 1159篇 |
2008年 | 1099篇 |
2007年 | 1000篇 |
2006年 | 887篇 |
2005年 | 673篇 |
2004年 | 451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44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 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著优于其他3株。 相似文献
42.
记述了贺兰山的4种野生有蹄类动物——马麝、马鹿、岩羊、鹅喉羚的经济价值及目前的种群动态变化,对贺兰山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种群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3.
作者针对临床及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比较2种类型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差异.无菌法采集奶样,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从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多重PCR方法扩增nuc基因和mecA基因以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一步用PCR方法检测SA的各种毒素基因(SEs、ETs、TSST 1和PVL基因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对SA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PFGE分析,最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3%(23/119)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和14.8%(26/176)的亚临床乳房炎奶样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分别从中分离鉴定出43株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临床乳房炎分离株中有5株为mecA基因阳性.临床乳房炎奶牛奶样中检测到SA的SEA、SEB、SED、SEJ和PVL毒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8%(1株)、11.5%(3株)、19.2%(5株)、7.7%(2株)和31.2%(10株);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仅检测到SA的SEA和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3株)和84.1%(37株).表明临床与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SA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不一样,SEs可能是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PVL可能是亚临床乳房炎菌株的重要致病基因.69株SA使用Sma Ⅰ酶切分型后,可分为7个大簇、50个基因型,来源相同的SA分型后大部分位于同一簇内.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汁中检测到MRSA菌株,PVL基因在亚临床乳房炎中的检出率为临床乳房炎的2.7倍.PFGE方法能较好的区分临床乳房炎和亚临床乳房炎的SA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44.
45.
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构建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生态建模相结合的尝试.研究发现,实际太阳辐射模拟值与GIS空间插值结果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一致;潜在蒸散发量估算值与SEBS模型估算值接近,基于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较好地反映了逐日蒸散发量的时间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发现潜在蒸散发量对反照率、回归常数、辐射系数和研究区纬度值(取值范围为37°~39°)变化不敏感;系统动力学在分析复杂系统动态、模拟不同条件下系统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响应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STELLA本身强大的建模功能及友好图形界面在生态学及相关研究领域中有广阔前景;多学科方法、多时空尺度,多物理过程相耦合的研究将是以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46.
47.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DNA疫苗诱导对新城疫病毒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了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茵为栽体传递新城疫病毒DNA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可行性。将含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株(ZJ111/pcD-NA3一F菌株),以10^8CFU进行首免,2周后二免,三免后4周攻击强毒株F48E9,观察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设只含空载体pcDNA3的ZJ111/pcDNA3菌株对照及口服PBS对照。结果表明:重组ZJ111/pcDNA3-F菌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强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达64.7%。重组ZJ111/pcDNA3-F菌株不仅能诱导雏鸡产生NDVELISA抗体,而且诱导产生的法氏囊B淋巴细胞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ZJ111/pcDNA3时照组。这些结果提示,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不仅可直接将NDVF基因呈递给鸡体细胞进行表达,产生抗NDV的体液免疫,而且还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明硅酸钾、硅酸钠、水杨酸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抗叶斑病的诱导效果,采用离体、活体试验及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3种化学物质对白三叶草叶斑病的室内抑菌活性、诱导抗病效果、防御酶活性及田间诱导防病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25μg·mL~(-1)时3种化学物质的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4.59%,但诱导抗病效果较高,均在45.00%以上;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明显增加,除硅酸钾、硅酸钠诱导处理的PPO在第3d达到峰值外,其他化学物质诱导处理的酶活性均在第5d达到最大值;田间处理7d后3种化学物质诱导防病效果均达到了72.00%以上;处理14d后有所降低,最低为23.08%。综上所述,浓度为25μg·mL~(-1)的3种化学物质能够激发白三叶草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PPO,POD和PAL活性,对白三叶草抗叶斑病均有较好的诱导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