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98篇
  免费   8432篇
  国内免费   14232篇
林业   10626篇
农学   8062篇
基础科学   7498篇
  15358篇
综合类   76024篇
农作物   10818篇
水产渔业   6559篇
畜牧兽医   23962篇
园艺   12048篇
植物保护   7107篇
  2024年   1320篇
  2023年   3212篇
  2022年   7380篇
  2021年   7221篇
  2020年   6686篇
  2019年   6526篇
  2018年   4737篇
  2017年   7390篇
  2016年   4892篇
  2015年   7434篇
  2014年   7932篇
  2013年   9427篇
  2012年   13097篇
  2011年   13652篇
  2010年   13112篇
  2009年   11680篇
  2008年   11286篇
  2007年   10466篇
  2006年   8606篇
  2005年   6674篇
  2004年   4099篇
  2003年   2546篇
  2002年   2675篇
  2001年   2486篇
  2000年   2207篇
  1999年   78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1年   23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0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9篇
  1955年   3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值均低于40 mg/L,其中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OD次之,30%噻虫嗪SC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 000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 000倍液3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7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 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相似文献   
32.
对2011-2022年广西审定的17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分析,研究广西糯玉米品种种质来源、构成,探析品种选育路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主要种质由A (宜山糯)类、B (京科糯2000)类、C (万糯2000)类、D (燕禾金2000)类、E (中糯1号)类、F (中糯2号)类、G (衡白522)类、H (华珍)类、I (花甜糯179)类、J (NA群体)类、K (NB群体)类等11类种质构成,A、B类种质是广西糯玉米品种的基础种质。根据亲本主要种质类型,排除年份间的环境变化因素,可将93个品种归入AB等15个群组。各群组穗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穗行数、穗粗与产量及其他穗部性状分别呈显著负效应及无显著效应,群组相关性受到种质组合及组配模式共同影响,通常情况下种质组合的影响力更强,涉及F类种质的群组则相反。因此,穗部性状选育重点要根据亲本主要种质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末,针对西南区21世纪初及可见将来对玉米品种与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遵循“生态育种”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前期“温带种质优良自交系是选育西南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的最重要亲本自交系”的研究结论,定向合成了“REID种质育种用群体”。通过紧密结合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集成创新了以“配合力早期测定、目标区域与高密度种植鉴定、南北穿梭鉴定选择与钝化光周期反应、区域抗病抗逆特性一票否决”为主要内容的“特定生态区域育种骨干亲本的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提高了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效率,育成了集高配合力、高抗西南地区玉米病害与多种抗逆性、高产高效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玉米优良自交系SCML0849,组配育成了以川单99为代表的一批稳产高产、高抗多抗、资源高效的玉米强优势杂交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35.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00 kg/hm2和10 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36.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37.
利用4 434个SNP标记对4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类群研究。采用Admixture软件对自交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Treebest软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47份自交系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和自330亚群。10个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PB×塘四平头和瑞德×塘四平头,均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38.
以20份早熟欧美血缘自交系为供试材料,9份SS群自交系为母本、11份NSS群自交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DNF342、DNLM18、东407、东409和东401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优良,东304和东503株高、穗位高一般配合力优良,有利于降低杂交组合株高和穗位高。杂交组合东407×东601、东409×DNF342、东502×DN4206、东409×东305、东407×DN4206和东401×东601产量对照优势较强,可用于新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39.
关于雅安市集体与个人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雅安市集体林经营管理现况,对今后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原则意见和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西藏青稞农田氨挥发特性和青稞产量的影响,为探索减少青稞生产中的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藏青稞主产区之一的拉萨河谷农区,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 OTC)增温系统模拟气候变暖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不增温(对照,T0)、增温2℃(T2)和增温4℃(T4)3个处理。将290.25 kg/hm2尿素(纯N 133.5 kg/hm2)分别于播种前(4月12日)基施60%、拔节期(6月6日)和抽穗期(6月20日)各追施20%。测定不同处理青稞农田的土壤氨挥发通量以及青稞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计算基肥和追肥的氨挥发积累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分析增温与土壤氨挥发特性以及青稞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结果】氮肥基施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至播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且土壤氨挥发通量峰值由大到小表现为T4>T0>T2;T2和T4处理基肥氨挥发周期均为26 d,较T0处理延长了3 d。于抽穗期追施氮肥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