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8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16篇
  248篇
综合类   1662篇
农作物   462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353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导致其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典型内陆绿洲—黑河绿洲与玛纳斯绿洲农业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趋同性;由此提出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发展区域绿洲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绿洲生态农业及发挥绿洲与山地、荒漠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明确与纽荷尔脐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早熟脐橙果实风味形成机理、品种与品质鉴定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对照)在开花后110、140、170、200和235 d的果皮挥发性成分,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两个脐橙品种果皮共分离出5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4种.赣南早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4种,分别为正庚醇、榄香醇、乙酸芳樟酯和异丁酸异戊酯,而纽荷尔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15种,主要包括β-柏木烯、金合欢烯、辛醇、香芹酮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中烃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纽荷尔脐橙,而醇类和酯类物质低于纽荷尔脐橙;其中,赣南早脐橙果皮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低值(93.925%),醇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3.910%和2.119%.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两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期果皮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有10种,分别为巴伦西亚橘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甲基丁酸酯、辛醚、诺卜醇、金合欢醇、辛醛、香芹醇、β-石竹烯、荜澄茄烯和马鞭草烯醇.[结论]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且均各具特有成分,这些差异形成了两个品种各自独特的风味,可作为品种鉴定的重要特征,同时为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3.
光质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的生长是光形态建成的过程,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形态发生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与诱导分化、植物离体器官培养、植物体内内源物质合成3个方面阐述了光质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为了获得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解毒Cr(Ⅵ)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Bt407转座子随机突变体库筛选并获得了9株Cr(Ⅵ)还原能力突变株,测定了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并研究了表型变化。这些突变株的Cr(Ⅵ)还原能力比野生株极显著提高(p0.01),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均为编码假定的肽链内切酶yddH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株与突变株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突变株Cr(Ⅵ)还原能力的极显著提高与菌种数量改变无关。突变株总铬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Bt 407主要是通过将Cr(Ⅵ)还原为Cr(Ⅲ)来解毒Cr(Ⅵ)。本研究为构建高效解毒Cr(Ⅵ)工程菌提供了新候选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75.
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对中国对虾抗病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 mg/ml 9 h(0.5~9)、0.3 mg/ml 16 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变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能力和生长的影响.WSS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0.5~9处理组、0.3~16处理组和对照组存活时间分别为77.20±3.71 h、74.57±2.88 h和81.45±2.98 h,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5-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不能显著提高中国对虾对WSSV的抵抗能力(P>0.05).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开始第21天至第60天之间,两处理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经过5-溴尿嘧啶处理的中国对虾群体的体长、体重日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个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经5-溴尿嘧啶处理可能促进中国对虾的生长.但这些生长特性能否稳定遗传给后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55%2甲4氯异辛酯·莠灭净乳油的研制及其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更高效、安全的新型蔗田除草混剂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共毒系数(CTC)法评价2甲4氯异辛酯与莠灭净对马唐、青葙的联合作用。[结果]2甲4氯异辛酯与莠灭净按有效成分9∶5比例混配,对马唐和青葙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分别达到156.24和140.40。采用比例法和对分法,确定了2甲4氯异辛酯.莠灭净混剂中各成分的最佳配比为:2甲4氯异辛酯35.4%,莠灭净19.6%,乳化剂10.0%,其余为溶剂。经稳定性试验,该乳油各项指标符合农药乳油标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2甲4氯异辛酯.莠灭净乳油在1 073-2 310 g(a.i.)/hm^2的剂量范围内可有效防除绝大多数蔗田杂草。[结论]成功开发了高含量的莠灭净和2甲4氯异辛酯混剂产品,该产品具有高效、广谱、经济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7.
采用育苗和移栽技术有机结合的系统思想设计出满足甜菜移栽农艺和高速自动移栽机技术要求的链式纸钵结构,研究了甜菜育苗用链式纸钵结构及其结合部结构参数优化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链式纸钵分离力和破损率为目标函数,以结合部的连接部长度、连接部数量和分离导引部长度为影响因素,对链式纸钵结合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链式纸钵结合部结构参数优化组合为连接部长度5 mm、连接部数量4个、分离导引部长度50 mm,为提高甜菜自动移栽机作业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通过分析油茶枝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特性,为油茶枝资源在茶薪菇液体培养上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茶枝总酚提取水提法优于醇提法。油茶枝含有丰富水溶性酚类物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当油茶枝水溶性总酚浓度为79.13μg·mL-1,对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的抑制率约为52.81%,对邻苯三酚体系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约为10.53%。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抑菌圈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g/mL时,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53.67%。大蒜根系分泌物4种成分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2,6-二异丙基苯酚>二烯丙基二硫>2,6-二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2,6-二异丙基酚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和5mmol/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99.66%和100.00%;在盆栽试验中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后7 d和14 d后,其防效分别为34.75%和31.35%。因此,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成分均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大蒜作为轮作或间作作物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机理,以及大蒜根系分泌物和2,6-二异丙基酚作为烟草青枯病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用人工配制不同浓度的含萘废水培养菖蒲,比较了其根部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萘浓度的提高,菖蒲根部SOD活性显著下降,而叶片SOD活性极显著上升;根部POD活性上升不明显,但叶片POD活性极显著下降;根部和叶片CAT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下降。菖蒲不同部位的不同抗氧化保护酶对萘污染的反应各不相同,叶片的反应要比根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