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75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6篇
  132篇
综合类   607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简要介绍了年产 1.5万 m3中纤板生产线改造前的情况 ,重点论述了关键设备和工艺的改造过程 ,以及改造后的情况。结果表明 :改造后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 3万 m3/ a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2.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ssociation of connexin 43(Cx43) and L-type calcium channel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The biochemical assays and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x43 in human atrial tissue. The co-localization of Cx43 and L -type calcium channel, and the regulation of L-type calcium current in atrial myocyt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x43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as decreased in human atrial tissues of AF patients. In cultured atrium-derived myocytes (HL-1 cells), knockdown of Cx43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L-type calcium channel α1c subunit, as well as L-type calcium current. Co-localization of Cx43 with L-type calcium channel α1c subunit in mouse atrial myocytes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in Cx43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F, probably through reducing the L-type calcium current in atrial myoctyes by co-localization with L-type calcium channel, thus representing the potential pathogenesi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93.
冬小麦杂种F_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 10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组合的子一代 (F1)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在这 10个杂交组合中 ,虽然只各有 4个杂交组合的 F1的 PS 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 (Yield)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 P)有超亲现象 ,但绝大多数组合的 F1光合功能都与母本十分相近 ,正反交组合的结果进一步证明这种相关性。可见 ,母系遗传对于 F1光合功能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 ,认为在配置冬小麦杂交组合时 ,选择具有优良光合功能的品种作母本 ,可为进一步筛选光合功能好的稳定品种创造条件 ,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4.
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1稳定遗传。F3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相似文献   
95.
在GIS支持下,利用云南小江流域两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发现,1982—2003年全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占流域总面积的59%。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2.95%。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斑块数由1014个增加到1889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02km2/个减少到0.55km2/个;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增长4.14%,均匀度指数增长4.14%,破碎度指数增长84.6%,优势度指数降低1.6%;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分别增加114.58%和69.64%,而耕地的分离度减少45.86%;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偏移。引入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是流域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
2010年作者对长青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群分布与繁殖技术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香果树多数成零星分布,现地繁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7.
高粱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问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 1 稳定遗传。F1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产纤维素酶的木霉菌孢子和斜面培养菌体搭载中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后,菌落形态和产酶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出现了缩短或延长的现象。对搭载的木霉菌株进行筛选,获得3株产酶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产酶能力提高了50%以上,且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99.
酶解去除抗原蛋白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选用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的长太杂交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两个试验研究了复合酶体外预处理、不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的豆粕和生大豆不同类型日粮对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生产性能和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预处理能有效去除豆粕抗原蛋白,极显著提高1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P<0 01),豆粕加酶预处理提高仔猪免疫力;24日龄断奶仔猪加酶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其生产性能显著优于豆粕对照组(P<0 05),利用体外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的品质越好,动物年龄越大,加酶去除豆粕抗原蛋白不同处理方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生大豆加酶预处理不宜作为18日龄断奶仔猪饲料的唯一蛋白源补充料;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仔猪用酶解预处理大豆蛋白作单一蛋白补充料均不产生过敏反应。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是一种合理利用大豆产品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通过对萧氏松茎象在江西6年来的发生动态及其发生区生态地理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萧氏松茎象是一直生存在马尾松林的本地种;湿地松十分适宜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和繁殖。湿地松的大面积栽种改变了萧氏松茎象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再加上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天敌.导致该害虫生态调控失衡,种群数量上升.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