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7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8篇 |
农学 | 73篇 |
基础科学 | 48篇 |
193篇 | |
综合类 | 1148篇 |
农作物 | 125篇 |
水产渔业 | 141篇 |
畜牧兽医 | 392篇 |
园艺 | 219篇 |
植物保护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沼肥不同用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用沼肥作基肥,通过6个不同施用量观测其对小麦不同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肥,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在22500 kg/hm2施肥水平下,小区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最高;在300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最高。在37500 kg/hm2施肥水平下的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明显高于对照;基肥施用沼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2.4%~26.14%,沼肥施用量在0~30000 kg/hm2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量的施用沼肥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降低光合速率。沼肥在麦田作基肥的最佳施肥量应在22500~300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2.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3.
气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脂肪酸组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找到并建立一套简单而高效的方法用来测定牛奶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方法]应用气相色谱(GC-FID)方法,采用Agilent HP-88专用脂肪酸甲酯毛细管柱和程序升温方法来分离牛奶中的脂肪酸组分,用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百分比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牛奶中的脂肪酸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为99.588%,精密度为2.6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度。[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作为牛奶中脂肪酸检测的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4.
慈姑球茎形成与膨大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慈姑球茎的形成与膨大进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慈姑的根状茎从7月上旬开始陆续形成,其后数目不断增加,大约到10月上旬根状茎的数目基本不再变化,根状茎的生长主要是以伸长生长为主,其横径基本不发生变化。9月上旬球茎开始形成,9月中下旬球茎数目迅速增加,到10月中下旬基本无新的球茎形成。单个球茎从形成到成熟大约80d。在球茎形成的30~60d膨大最为迅速。其单个球茎质量的增加遵循"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球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在40d以前呈缓慢上升,之后快速增加;还原糖呈"上升-降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5.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25、50、100 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研究ZEA对小鼠血液毒性作用。血常规分析表明,ZEA不能引起小鼠贫血,可导致淋巴细胞明显减少(P0.05),白细胞及其他各组分细胞升高,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P0.05),这些变化存在剂量依赖性;血生化分析表明,肝功能指标(AST、ALT)明显升高(P0.05),TP和ALB水平降低,肾脏功能指标尿素、尿酸明显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ZEA对小鼠血液、肝脏、肾脏有严重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铜、锌、镉三种金属对罗氏沼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和积累作用.得到了Cu2+、Cd2+对罗氏沼虾幼虾(L=0.88±0.12cm,W=8.7mg)的24h、48h、72h、96h LC50及安全浓度,两者对罗氏沼虾的毒性Cd2+>Cu2+.当0.01mg/L≤Cu2+≤0.10mg/L、0.002mg/L≤Cd2+≤0.008mg/L、0.05mg/L Zn2+≤0.85mg/L时,幼虾处在各重金属的各浓度试液中经过20d(Cu2+、Cd2+)和14d(Zn2+)的饲养,均遭受了程度不等的毒性作用,幼虾体长、体重增长率与成活率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试验虾体内的Cu2+绝对积累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Zn2+≤0.45mg/L时,幼虾对其绝对积累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受试幼虾对三种重金属积累倍数随着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7.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