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7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林业   624篇
农学   888篇
基础科学   452篇
  1073篇
综合类   1749篇
农作物   372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681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3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n overlapped paleosol (albic Paleudalf) in North Huai reg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and and clay mineralogy, elemental geochemistry,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bservation of quartz sand surface structure under SEM, micromorphology, pollen analysis as well as soil dating. These albic soils are very extensive on uplands in this region and the profiles have developed on two individual formations rather than being differentiated by the homogenous eluvium of gneiss.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evolution in this region proceeded from dessication and kaolinization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o accumulation of bases and predominance of fragmental minerals in the early Holocene. The pedogenesis was further related to climate-landscape events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Quaternary. This study advocated that awareness of soil-landscape evolution was necessary in advance of pedogenesis research and a single soil-forming process could not account perfectly for soil formation with delicate evolution history.  相似文献   
82.
二相流喷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为了探索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新的施药方法,该文对气液二相流喷雾作了雾化性能与药液物理特性相关性试验,得到了空气压强与气流量、喷雾量、雾滴直径、有效功率、吸液高度、喷口空气过流面积等诸参数之间相互关系,明确了药液粘性和表面张力对雾滴直径、喷雾量的影响程度,其结果为设计二相流喷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精准变量施肥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该文针对传统均匀施肥,没有考虑土壤肥力不一致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可与国产拖拉机配套实现变量施肥的施肥机,该施肥机在GPS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处方图实现变量施肥。机械采用国产的普通外槽轮作为变量施肥机的肥料计量装置,通过调整外槽轮的转动速度达到调整肥料量的目的。对变量施肥机械在田间的作业原理和机械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针对变量施肥机施用肥料的种类不同,试验了在不同槽轮转速情况下,使用不同肥料排肥数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证明在施用尿素时要增加槽轮的排肥槽长度,在施用磷酸二铵等不规则的肥料时,应力求减少排肥槽轮的长度,通过增加槽轮转速达到提高排肥计量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4.
广西贺州地区温室内空气湿度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室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了晴天、阴天、雨天3种不同类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日周期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整个冬季空气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控温室内空气湿度以控制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及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培肥土壤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是培肥和改良土壤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时可解决田间焚烧秸秆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和培肥机理,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与养分有效性、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重点概述了内蒙古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生产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秸秆培肥土壤为切入点,提出了与农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秸秆深翻还田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86.
冲击作用下粘性土壤破碎体的分形维数与影响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冲击破碎分析的两倍尺度控制约定,研究粘结态土壤破碎体生成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土壤破碎体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冲击行程、土壤含水率、破碎比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破碎体的分形维数与落锤质量及冲击行程没有联系,但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率及破碎比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通过比较得知土壤在冲击作用下的破碎体分形维数远远低于植被土样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87.
以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研究对象,采取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培养质量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自身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从而得到推广硕士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以期促进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8.
针对提升泵存在轴头力过大的问题,采用调整口环直径、前盖板加装辅助叶片、降低转速等方法进行轴向力平衡,对于2500 t/d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提升泵,通过降低转速增加叶轮尺寸的方法来平衡轴向力使结构更趋合理.结合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提出提升泵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鉴于提升泵入口高压的运行环境,选择单级悬臂、双蜗壳、三推力轴承组合结构形式,采用较粗的轴径和较小的悬臂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应用新型的上游泵送机械密封,通过100 h的运转试验,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运行,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断面无接触,磨损量小,解决了高压环境下轴封反复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乳酸质量浓度及菌丝形态为考察指标,对米根霉首批发酵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适于米根霉半连续发酵的培养基,建立了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并进行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稳定性试验.得到首批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20 g/L,(NH_4)2SO_4 2 g/L,NaH_2PO_4 0.16 g/L,KH_2PO_4 0.14g/L,MgSO_4·7H_2O 0.2 g/L,ZnSO_4·7H_2O 0.22 g/L,CaCO_3 60g/L;补料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00g/L,(NH_4)_2SO_4 2 g/L,KH_2PO_4 0.1 g/L,ZnSO_4·7H_2O 0.33 g/L,MgSO_4·7H_2O 0.15 g/L,CaCO_3 50 g/L,摇瓶重复稳定发酵30批次,罐发酵重复稳定发酵20批次,葡萄糖转化率最高达到86%.  相似文献   
90.
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南省历史干旱灾害统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旱灾变化特点,从气候背景角度对河南旱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能对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和指导农业生产有一定帮助。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局部旱灾几乎年年出现,大范围、全省性的大旱也时有发生,同时旱灾也具有明显的年代变化特征;(2)年内降水分配不均,无降水日数多是造成河南干旱频发的成因之一;(3)对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表明,冷、暖空气均偏弱,导致冷、暖空气无法在黄淮流域交汇,也是造成河南省干旱频发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