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0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118篇
  278篇
综合类   1932篇
农作物   246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635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三株细菌,分别采用口服、肌肉注射、皮肤损伤浸泡、皮肤不损伤浸泡4种方式对分离株制备的菌液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除口服方式外,其他感染途径均能使棘胸蛙发病并导致死亡,且对棘胸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该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氯霉素、吡哌酸、头孢哌酮、链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62.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3.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年5月、7月、9月通过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的研究,评价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共计8门115种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丰富(H’、J三季均值分别在3.66~3.86、0.83~0.88之间);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绥滨、黑河、三江口江段;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较春、秋季丰富。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黑龙江中游水质类别,呈现黑河、逊克、嘉荫、萝北、绥滨、三江口、抚远采样点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88、0.903、0.851、0.856、0.864、0.791和0.879。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良好,属于寡污-清洁型河流,水质类别为Ⅰ-Ⅱ类,能够满足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的水质要求。同时,黑龙江中游江段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水质现状良好,也为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条件。本研究旨在为黑龙江中游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合理制定资源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2003年以来,黑龙江省东宁县大面积种植圆葱向俄罗斯出口,但部分圆葱硝酸盐含量超过标准,严重制约了圆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于2008年在磷、钾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计了5种氮肥施用水平,初步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圆葱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氮≤15.1kg,圆葱硝酸盐含量不超过出口质量标准,但产量和产值较低;每667m2施氮18.3kg,产量和产值虽然最高,但圆葱硝酸盐含量超过出口质量标准,不能出口;每667m2施氮16.7kg,圆葱硝酸盐含量既不超标,又比常规施氮量增产250.4kg,实际增收168.2元,为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66.
茶树是典型的富铝植物,茶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而铝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饮茶是否会导致人体铝中毒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茶树对铝的吸收和积累特性,分析了茶汤中铝的溶出量、溶出形态及生物可给性,阐明了科学饮茶是健康安全的,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茶叶降铝措施。  相似文献   
67.
由于绿棋楠沉香是公认的顶级沉香,近年来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绿棋楠沉香,但目前缺乏科学的鉴定依据及精准的质量分级指标,阻碍了绿棋楠沉香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拓展。以22批次的惠东绿棋楠沉香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观及构造特征、乙醇提取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惠东绿棋楠的特点。结果显示,结香时间为10~18个月的惠东绿棋楠油脂含量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在21.45%~53.12%之间,平均值为41.10%,这为绿棋楠的质量分级提供了依据;惠东绿棋楠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占其总含量的47.72%~99.29%,是惠东绿棋楠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可作为惠东绿棋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68.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虎坚果,沙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等优势特性。油莎豆茎叶可做青贮饲料,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此外,油莎豆还可用来榨油,榨油后的油饼可用来做饲料。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为了深入了解油莎豆,促进油莎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油莎豆中油脂、蛋白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油莎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功能,并就其市场规模和科学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野生花木蓝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技术。[方法]以野生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为材料,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野生花木蓝种子出苗和扦插生根成活的影响,并研究繁殖方法。[结果]野生花木蓝规模化繁殖受种子质量、播种时间、扦插季节等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野生花木蓝以新采集种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出苗率最高,达80%;嫩枝扦插繁殖以自配生根粉5 000 mg/L速蘸5 s处理的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率为96.7%。[结论]大量推广可通过实生播种的方法进行繁殖,也可实生与扦插繁殖相结合,做到周年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