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94篇 |
免费 | 1719篇 |
国内免费 | 240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49篇 |
农学 | 1484篇 |
基础科学 | 1281篇 |
2866篇 | |
综合类 | 14267篇 |
农作物 | 1942篇 |
水产渔业 | 891篇 |
畜牧兽医 | 4312篇 |
园艺 | 2041篇 |
植物保护 | 1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5篇 |
2023年 | 605篇 |
2022年 | 1329篇 |
2021年 | 1337篇 |
2020年 | 1204篇 |
2019年 | 1218篇 |
2018年 | 809篇 |
2017年 | 1338篇 |
2016年 | 892篇 |
2015年 | 1239篇 |
2014年 | 1379篇 |
2013年 | 1626篇 |
2012年 | 2363篇 |
2011年 | 2403篇 |
2010年 | 2279篇 |
2009年 | 2082篇 |
2008年 | 2184篇 |
2007年 | 1981篇 |
2006年 | 1653篇 |
2005年 | 1285篇 |
2004年 | 797篇 |
2003年 | 528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561篇 |
2000年 | 462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研究基于鄱阳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软件FiSAT II对翘嘴鳜的生物学参数及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显示,鄱阳湖翘嘴鳜体长范围为77-526 mm;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 = 1.888´10-5L3.042(R2=0.951, n=57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 渐进体长L∞ = 551.25 mm,生长系数K = 0.21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 = -0.601。总死亡系数Z=1.06/a,自然死亡系数M=0.44/a,捕捞死亡系数F=0.62/a,最适开捕体长为150 mm。鄱阳湖翘嘴鳜开发率E = 0.58,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鄱阳湖翘嘴鳜的初始资源量估算高达1.92´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4384.93 t。鄱阳湖翘嘴鳜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明显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凸显,资源衰退问题突出,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鄱阳湖翘嘴鳜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索特晚熟蕉柑果实发育后期品质变化及其与果园温湿度的关系,为确定适宜采收期、制定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桂林本地发掘的特晚熟蕉柑为材料,于2018年9月16日—2019年5月3日定期监测果园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同时每隔7~10 d采样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的含量及果面色差.[结果]2018年秋—2019年春特晚熟蕉柑果实发育后期果园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温差较小;特晚熟蕉柑整个发育后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总体上升趋势;蔗糖和总糖变化趋势总体上趋于一致,急剧上升之后下降又升至最大值后小幅度波动变化;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Vc含量先呈上升趋势,上升到最大值后呈波动变化,但后期整体呈下降趋势;固酸比和糖酸比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前期缓慢增加后期迅速;果实成熟期果皮红绿色差指标a*、黄蓝色差指标b*和亮度L*均为正值,果实着色后果皮颜色为橙红至橙黄色.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内在品质(除Vc含量外)各项指标均与空气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与温差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但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P<0.05,下同);果实蔗糖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着色后的成熟期果皮色泽仅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特晚熟蕉柑在2018—2019年由秋至春果实发育后期雨水较多、温差较小的气候条件下,4月初果实达鲜果采收标准,品质在4月中旬最佳,宜在4月初—4月中旬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963.
对《动物解剖》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形式、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完善,建立了基于做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开发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4.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5和龙 1在木材密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 ,根据约束指数选择出 6个全同胞优良家系 ,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 2 2 .97%。 相似文献
965.
96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养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主要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均以2 mm粒径为主,0.5~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碱解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较均匀,而速效钾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大后略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团聚体对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中约有40%来自5 mm团聚体,这主要取决于团聚体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970.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蛋白质的代谢副产物,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显著抑制罗非鱼的免疫力。肠道微生物与鱼类的免疫息息相关,然而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否影响罗非鱼的肠道微生物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高通量测序,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氨氮和亚硝酸盐不改变罗非鱼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但显著改变物种组成,其中Aurantimicrobium菌属在两种处理下比例显著降低。原核类群功能注释(FAPROTAX)分析表明,氨氮和亚硝酸盐胁迫导致的差异ASVs主要涉及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硝酸盐还原、脂肪族非甲烷烃降解、芳香烃降解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本研究通过了解氨氮和亚硝酸盐对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肠道微生物对罗非鱼免疫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