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0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林业   2393篇
农学   1504篇
基础科学   1288篇
  2889篇
综合类   14480篇
农作物   2010篇
水产渔业   922篇
畜牧兽医   4356篇
园艺   2061篇
植物保护   1193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1335篇
  2021年   1340篇
  2020年   1207篇
  2019年   1227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1355篇
  2016年   906篇
  2015年   1265篇
  2014年   1397篇
  2013年   1661篇
  2012年   2407篇
  2011年   2463篇
  2010年   2327篇
  2009年   2126篇
  2008年   2231篇
  2007年   2024篇
  2006年   1667篇
  2005年   1299篇
  2004年   807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41.
【目的】探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凋亡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含0(A组),25(B组),50(C组),75(D组)和100μg/mL(E组)苦参碱的培养基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BMECs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苦参碱对BMECs凋亡的影响,并检测苦参碱对BMECs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对BMECs中Caspase-3、p53、STAT1和SOCS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用药5d时,低质量浓度(25和50μg/mL)苦参碱对BMECs增殖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75和100μg/mL)苦参碱对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B~E组BMECs的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B~E组BMECs培养上清液中NO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A组。B~E组BMECs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A组高,其中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B~E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E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各组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A组相比,苦参碱上调了B~E组BMECs中Caspase-3、p53、STAT1和SOCS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论】低质量浓度苦参碱能够促进BMECs增殖,高质量浓度苦参碱则会抑制BMECs增殖;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均可提高BMECs的抗氧化能力,其中50μg/mL苦参碱提高BMECs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2.
果蔬籽油是由果蔬籽经压榨或萃取工艺制得的植物油脂。果蔬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果蔬籽油抗氧化、抗癌、调节血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果蔬籽油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果蔬籽油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3.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44.
何峰  李向林  仝宗永  马钊 《草地学报》2020,28(1):273-278
本研究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放牧利用的生产潜力和集成全草型集约化肉羊放牧育肥技术模式。2017-2018年,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开展了2年羔羊育肥的划区轮牧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育肥羊增重以及羊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超过11.2 tDM·hm-2,5月份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粗蛋白为20.92%,每公顷紫花苜蓿混播草地可满足51只育肥羊、放牧育肥150天,每只增重30 kg所需的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三个方面的全部需求。与此同时,紫花苜蓿混播草地还可以显著增加羊肉中欧米伽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n-6/n-3比例为2.72,羊肉健康品质显著提高。以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基础的全草型肉羊放牧育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我国苜蓿产业以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6.
为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特异性抗体检测用抗原VP2、VP1及VP2-VP1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IBDV野毒株NN1172的VP2和VP1基因,并扩增VP2和VP1基因中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好的重要区域,通过PCR扩增基因串联方法对截短的VP2和截短的VP1基因进行串联,首次获得VP2-VP1串联基因,并对VP2、VP1和VP2-VP1串联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VP2、pET-VP1和pET-VP2-VP1;诱导表达条件显示,3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BL21菌株后经0.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分子量为69、114和63 kDa的VP2、VP1和VP2-VP1重组蛋白,且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3个重组蛋白分别于诱导后5、3和6 h时表达量最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肠孤病毒(Reo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新城疫病毒(NDV)4种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免疫了IBD灭活疫苗,IBD基因工程疫苗和IBD弱毒疫苗的商业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能显示疫苗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利用该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3个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为IB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7.
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饲料蛋白源,研究了6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7%、30%、33%、36%、39%和42%)的等能饲料对芙蓉鲤鲫幼鱼增重和肠道、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肥满度(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和脏体比,还显著地提高了肠道组织蛋白酶、食糜蛋白酶和GOT及GPT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上升,肝脏蛋白酶和食糜、肠道组织、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 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 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 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 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 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 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9.
150.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50/0.1 mL(IPNV-F1)、107.30 TCID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