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3篇
  免费   1040篇
  国内免费   2001篇
林业   1650篇
农学   1898篇
基础科学   989篇
  2223篇
综合类   7105篇
农作物   1330篇
水产渔业   830篇
畜牧兽医   2871篇
园艺   930篇
植物保护   98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806篇
  2019年   803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730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813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314篇
  2011年   1369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772篇
  2001年   620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是一个大时滞系统,针对生物质发酵系统中的热能控制存在波动大、振荡多和超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优化的PID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热能控制方法,运用改进入侵杂草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稳定且高精度地实现对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的热能控制,为沼气制取提供了稳定的热能环境,实现了沼气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12.
密度与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育苗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育苗时密度与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生长特征影响,本试验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根粗和根长4个指标。结果表明,密度对蒙古黄芪影响最大,其次是湿度,最后是光照和电导率。密度与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根粗呈现负相关性,与根长呈正相关性(P<0.05),密度为400株/m 2时,株高、茎粗及根粗最大,密度为1000株/m 2时根长最大。  相似文献   
113.
以松杉灵芝为试材,研究松杉灵芝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营养成分对其菌丝体形态、生物量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生物量和粗多糖的产量确定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麦麸;添加无机盐的效果更加明显。试验结果为今后灵芝的液体发酵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文章根据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浓度及生长素浓度的不同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笃丝越橘组织培养的增殖生长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15.
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分析农机与农艺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剩余污泥臭氧化减量处置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笑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55-256
综合臭氧污泥减量化近年来的发展和研究,对其技术原理和工艺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其现存问题,并讨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万向.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产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新的中国荷斯坦牛群中将转运蛋白颗粒复合体9(TRAPPC9)基因作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遗传效应验证。研究利用混池测序寻找SNPs位点,结合前期GWAS结果筛选到的SNPs位点,进而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NP1、SNP2位点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效应均显著(P0.05);SNP3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效应均极显著(P0.01);SNP4位点对乳脂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SNP5位点对乳脂率和乳糖率的效应显著(P0.05)。同时发现TRAPPC9基因的表达量对产奶性状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TRAPPC9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对产奶性状无直接显著影响。该结果进一步表明,TRAPPC9基因可以考虑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8.
In order to develop a promising vaccine candidate utilizing a combined approach to induce both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T-cell activity, the DNA fragment containing MA of HCV with five conserved epitopes was synthesized. Two types of HCV vaccine candidates (the DNA type and DNA/polymer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MA. PLA-PEG-PLA and PLGA-PEG-PLGA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micelles with encapsulated plasmid pcDNA3.1(+)-MA. The preparation of copolymers, the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in vitro expression, and immunogenicity in transgenic mice were evalu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ven single immunization and oral immunization with DNA/polymers achieved satisfying immune responses in vivo tests. As biodegradable and nontoxic triblock copolymers, the novel copolymers demonstrated a great advantage, as they made long-term and single-immunizing vaccines possible; in addition, the copolymers showed a better adjuvant effect and scarcely any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19.
重金属污染土壤几种生物修复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生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而得到广泛关注。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充分了解每种修复技术的特点,才能更经济、有效地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本研究阐述对比了目前的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植物挥发、植物固定和植物提取)、转基因植物提取、螯合辅助植物修复、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等技术的机制、优势、局限性和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综述提出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需要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根据污染土壤的特点,结合具有相应改良特性的转基因植物,是实现污染土壤大面积修复的有效方法。同时,农艺措施对天然超级积累植物的生物量和重金属提取能力的刺激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植物修复可以与其他几种传统修复技术有效结合,利用转基因技术建立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组合是未来修复技术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索纯化的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毒素残留情况以及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鲎试剂、气相色谱和SDS-PAGE方法对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的细菌内毒素、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及其蛋白质在不同温度、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经过3次等电点沉淀洗涤后,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细菌内毒素和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大幅减少。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在4℃环境下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但在37℃时,稳定性快速下降,随着温度上升而降解加速。通过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试验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对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