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96篇 |
免费 | 1006篇 |
国内免费 | 15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4篇 |
农学 | 838篇 |
基础科学 | 881篇 |
1777篇 | |
综合类 | 8300篇 |
农作物 | 1150篇 |
水产渔业 | 579篇 |
畜牧兽医 | 3233篇 |
园艺 | 1405篇 |
植物保护 | 8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3篇 |
2023年 | 373篇 |
2022年 | 859篇 |
2021年 | 823篇 |
2020年 | 762篇 |
2019年 | 767篇 |
2018年 | 552篇 |
2017年 | 806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822篇 |
2014年 | 874篇 |
2013年 | 996篇 |
2012年 | 1443篇 |
2011年 | 1439篇 |
2010年 | 1472篇 |
2009年 | 1344篇 |
2008年 | 1301篇 |
2007年 | 1166篇 |
2006年 | 932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43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303篇 |
2000年 | 221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为了解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于2017—2020年在鄂西南9个地点同时种植特定100个水稻品种,采集感病稻杆并分离稻瘟病菌;利用水稻单基因系IRBLa-A进行致病性鉴定,设计无毒基因AVR-Pi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0年分离保存的66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有49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a(占7.4%),不同年份及不同地点AVR-Pia出现频率差异明显,2017—2020年分别为7.5%、16.0%、3.1%、5.0%,AVR-Pia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野三关(15.8%),其次是柏杨和来凤(都是14.6%),咸丰、建始和太平未出现。含Pia的单基因系IRBLa-A对其中91个菌株(13.8%)具有抗性。49个菌株能扩增出463 bp的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发现其CDS区域未发现突变,起始密码子上游109 bp位点发生碱基突变G/T,该位点变异是否与表达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说明鄂西南地区无毒基因AVR-Pia存在较少,抗性基因Pia不适合在鄂西南地区作为主效抗病基因来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93.
研究通过对从外省区引入新疆的几个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和鲜生物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鲜生物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粗蛋白、粗脂肪与干物质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甘露2号和先锋两个高丹草品种相对其他品种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甘露2号鲜生物产量76 300 kg/hm2,干生物产量26 500 kg/hm2,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1.57;,粗纤维含量30.53;;先锋鲜生物产量74 766.67 kg/hm2,干生物产量25 395.43 kg/hm2,粗蛋白含量8.78;,粗脂肪含量1.42;,粗纤维含量33.88;. 相似文献
194.
甘肃省近30年平均降水空间模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强化了部分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模拟研究的重要性。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合理规划种植制度的重要指标。降水资源的研究是有限的降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的依据。本研究利用ArcMap地理信息系统,对国际主要的4种插值算法(距离权重法、趋势面法、样条函数法、普通Kriging法)进行分析,建立甘肃降水空间数据库,计算并比较分析了甘肃近30年平均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对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然后根据插值精度选择其中精度最高的一种进行甘肃近30年的降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降水量模拟的4种算法中,普通Kriging的计算精度最高。利用最优的插值方法的栅格降水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多年平均降水资源信息系统,可快速计算研究区内任一地域单元中降水的总量及其空间变化,对降水资源模拟、工程规划、发展战略及决策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5.
通过定点监测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探究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水分分布与亏缺程度。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选择10,15,25,40年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农地(0年)为对照,调查分析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农地(18.80%)>10年刺槐林(16.43%)>15年刺槐林(15.47%)>40年刺槐林(13.87%)>25年刺槐林(13.38%);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水分均处于亏缺状态,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水分亏缺呈增大趋势,平均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为19.38%,25年刺槐林土壤水分亏缺程度最大(27.76%),40年时略有恢复(25.80%);表层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程度随林龄增加呈增大趋势,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4个层次只在40年刺槐林均有出现。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和科学经营人工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6.
韩艳红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83-85
张爱玲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乱世中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冷静地审视女性本体的不同外表,洞察她们的心灵,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灵痼疾,描绘了人生的荒凉,写尽了世间的俗世俗物,展示了奇异沉重而凄美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97.
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纯枣林、单作棉田差异显著,相似性低于60%。间作复合系统内冠下区、近冠区及不同层次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均隶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以Nitrosospiracluster 3a为优势菌。间作土壤中还有cluster 3b、cluster 1和cluster 4,群落组成较单作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TOC)、全磷(TP)、速效磷(RP)和硝态氮(NO3-N)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影响显著(P<0.05)。枣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全磷、铵态氮、硝态氮、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 相似文献
198.
三省份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葡萄霜霉菌进行分离共获得11个菌株,在选定的8个葡萄品种上进行了致病型测定。经叶盘漂浮法与脱叶法比较,证明脱叶法更适合霜霉菌致病型的测定。确定了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方法,将河北、河南和山西的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型分为两大类,为其他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科学防治葡萄霜霉病和搞好葡萄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9.
鉴于目前商业番茄品种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难以甄别,对86份番茄种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抗性基因进行PCR检测并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目前抗TYLCV番茄种质抗性基因主要是Ty-1/ty-1和Ty-1/ty-1+Ty-3a/ty-3,2种类型抗病种质(19份、23份)分别占总抗病种质(61份)的31.15%和37.70%。在仅含有Ty-1基因的25个番茄种质中,有80.00%田间表现抗病,而同时含有Ty-1和Ty-3a 2个基因的26个番茄种质中,田间抗病率达100%,说明抗性基因具有累加效应。通过抗性基因PCR方式进行抗病检测,准确率达到81.40%。同时推荐了M-17号、达丽等25份抗TYLCV番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0.
秀丽纤杆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模式线虫 ,目前广泛应用于寄生性线虫基因的功能研究 ,并且还被用于捻转血矛线虫等寄生性线虫疫苗侯选抗原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产生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