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1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1393篇
林业   1360篇
农学   1969篇
基础科学   1108篇
  1975篇
综合类   3317篇
农作物   550篇
水产渔业   368篇
畜牧兽医   1496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8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三种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从兰科植物出的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接种,均能形成菌根,其中GC941和GC945两种菌只侵染根的表皮细胞,在细胞内呈菌丝结结构,而GC934菌在侵染前期同前两和种真菌,后期菌丝可部分侵染皮层细胞,并呈疏松的分枝状结构。3种内生真菌可使幼苗茎叶干重比增施矿质营养但不接种真菌的处理(CK2)提高173.2%-250.1%,并对植株吸收N,P,K养分有促进作用,其中GC945菌使幼苗吸收N和K的量比CK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不育基因的来源、分布及其特性和不育植株在形态、细胞学和生理指标上的表现,并且分析了辣椒雄性不育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1980年以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路径与主要特征和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特征,认为从食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现代食品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食品工程技术类的人才,更迫切需要食品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需要既掌握食品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经营管理技能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同时,探讨了中国现代食品产业的人才需求特征,提出了全球一体化下中国食品产业的展开与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In an attempt to find the biorational pesticides, we synthesized 12 pyridinyl derivatives of podophyllotoxin (PPT) and 4′-demthylepipodophylltoxin (4′-DMEP) in this study. Their structures and the α/β substitution at C-4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 IR, MS spectral analyse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were tested against fifth-instar larvae of Pieris rapae and the third-instar larvae of Cullex pipiens pallens at concentrations of 250 and 10 μg ml−1. Four derivatives of PPT, 4.1, 4.2, 4.3 and 4.5, showed higher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P. rapae than PPT, while three derivatives of PPT, 4.4, 4.5 and 4.6, displayed higher mosquito larvicidal activity than PPT, with LC50 values of 1.66, 3.96 and 1.54 mg l−1, respectively. Interestingly, we also found that the pyridine ring derivatives of PPT showed delayed insecticidal activ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neurotic insecticid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4′-OCH3 in the PPT derivatives is essential to keep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pyridine ring derivatives of PPT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rivatives of 4′-DMEP, supporting PP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lead structure of semi-synthetic insecticides.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下的豌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豌豆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4℃条件下最大(rm=0.281 0),相应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17.030 9、1.324 5、10.089 3 d和2.466 7 d。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有效积温、土壤含水量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出土羽化的影响,在室内控制土壤温、湿度的条件下测定了越冬代和第1代各生命阶段的有效积温,于2010—2015年在山西省临县枣园对越冬幼虫和成虫动态进行调查,并对田间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室内越冬幼虫出土积温为258.2日度;而受5月份首次有效降雨日的影响,田间出土积温存在384.2~764.6日度的年度变化。土壤含水量对越冬幼虫出土模式及出土率有显著影响。持续干旱或土壤高湿均可导致双峰现象,土壤高湿的频繁出现还可显著降低幼虫出土率。通过6年田间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越冬幼虫首现日与有效降雨日无显著相关性,而首现日有效积温(y)与降雨日有效积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7758x+188.16(r=0.997,P0.001)。  相似文献   
17.
董慈祥  李福亮 《植物检疫》1999,31(6):331-333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在茄子、豆角田空间分布起先了系统研究,测定结果呈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石油醚萃取物经过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B8,该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LC50为3.375 7 mg/mL。经FAB-MS、1HNMR、13CNMR及DEPT等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值对照,确定其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相似文献   
19.
寄主植物对桃蚜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1995~1996年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诱导作用。在试验的甘蓝、茄子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中,取食甘蓝的桃蚜种群CarE和AChE活性最高,取食茄子和桃树的桃蚜种群CarE活性没有明显不同,而AChE活性取食茄子的桃蚜种群明显高于取食桃树的种群。CarE与底物的亲和力是桃树>茄子>甘蓝,而AChE与底物的亲和力则是甘蓝>茄子>桃树。AChE与毒扁豆碱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大小顺序为甘蓝>桃树>茄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途径。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采自兰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二斑叶螨为敏感种群(S),在室内用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分别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选育;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甲苯酯(TPP)、有机硅、噻酮进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二斑叶螨经室内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选育45代和30代后,抗性倍数分别达到314.50倍和77.92倍。TPP、PBO、DEM 3种增效剂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分别为12.15、7.78和3.09,推测其抗性机理涉及的主要解毒酶是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 DEM对二斑叶螨抗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大于TPP和PBO,分别为4.87、3.67和1.91,二斑叶螨对螺螨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有关。有机硅和噻酮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指数比分别为1.38、1.42和1.18、0.92,说明二斑叶螨的抗性与表皮通透性改变关系不密切。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