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95篇
  免费   2215篇
  国内免费   3571篇
林业   2398篇
农学   2404篇
基础科学   1748篇
  4019篇
综合类   15976篇
农作物   2633篇
水产渔业   1389篇
畜牧兽医   6345篇
园艺   2483篇
植物保护   1786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751篇
  2022年   1742篇
  2021年   1695篇
  2020年   1554篇
  2019年   1579篇
  2018年   1136篇
  2017年   1655篇
  2016年   1194篇
  2015年   1784篇
  2014年   1825篇
  2013年   2198篇
  2012年   2971篇
  2011年   3017篇
  2010年   2774篇
  2009年   2489篇
  2008年   2480篇
  2007年   2245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463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71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2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甘薯茎线虫为材料,对取样、固定、干燥等制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活线虫为研究试样,采用戊二醛 -锇酸双固定及临界点干燥法(或叔丁醇干燥法 )制样效果好,能获得良好的微形态结构,侧线数目清晰,虫体不皱缩,不变形.  相似文献   
992.
在景泰大田中进行了三个灌水水平,三个施磷量的试验。为了探讨水磷对复合群体作物生理特征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和供磷对间套群体中作物的生理特征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在充分的磷肥供应和适当的水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叶绿素含量高,叶片水分状态良好,根系生长旺盛,根冠比例协调,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同时,在所有的处理中,中灌(1 050m3 /hm2)和高磷(纯 P2O5150 kg/hm2)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单作小麦、间作小麦、间作玉米、间作马铃薯在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依次是 7 253.8kg/hm2、3 320.5kg/hm2、6 269.3 kg/hm2、13 801.9 kg/hm2。  相似文献   
993.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4.
该文研究了原始红松阔叶林当年形成的凋落物层中表层和底层红松枝叶分解速率和C、N、P、K等养分元素的释放方式.结果表明, 凋落物底层的微环境可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元素的释放.枝的失重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要显著低于叶. 随着分解试验时间延长, 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 在所有分解阶段内表层枝叶的分解速率均小于底层枝叶.红松枝叶失重率与木质素、纤维素、C/N 和木质素/N有关, 同一时间段内影响凋落物表层和底层枝叶失重率的化学成分有所区别. 但在分解后期失重率主要与木质素浓度相关.表层枝叶N和P的净固化率高于底层枝叶而净矿化率则低于底层枝叶.K在红松枝叶的分解过程中一直进行矿化作用, 并且表层枝叶K元素的剩余百分率大于底层枝叶, 枝中K元素剩余百分率大于叶.结果说明在红松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如果忽视凋落物层微环境效应将会低估红松针叶分解速率和N、P、K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995.
室内营养液培养,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根系烫伤处理测定质外体途径水分吸收和0.5mmol.L-1HgC l2处理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NO3--N、NH4+-N与NO3--N(等浓度混合)),研究了苗期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无论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还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O3--N处理和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单位干质量吸水量高于NH4+-N处理的水稻;烫伤处理和加HgC 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各处理水稻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干质量水分吸收量都下降。NO3--N与NH4+-N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NH4+-N处理和NO3--N处理。在根系烫伤处理和HgC l2处理后0.5 h内,各处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有机硅复合肥对渤海湾西岸中度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中国科学院海兴实验站进行大田玉米小区试验。试验设置为:CK(未施肥)、C1(600 kg·hm-2磷酸二铵)、C2(375 kg·hm-2有机硅复合肥)、C3(750 kg·hm-2有机硅复合肥)、C4(1125 kg·hm-2有机硅复合肥)5个处理。通过测定0~40 cm土层不同生育期土壤理化特性指标及玉米产量,分析有机硅复合肥对滨海盐碱土水盐运移影响及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与玉米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硅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地上干重、穗粒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土壤Na+和Cl-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地下干重在C3处理时达到最大;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有机硅复合肥施用量对水盐运移影响程度有差别,上层土(0~20 cm)的差异性大于下层土(20~40 cm),对生育初期的影响大于生育末期,不同处理对滨海中度盐碱土改良和增产效果表现为C4&g...  相似文献   
997.
为掌握京郊设施菜地施肥和土壤肥力状况,通过问卷、入户调查、田间访谈和实地取样的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调研发现:京郊设施番茄平均公顷产量为82539 kg,有机肥养分投入量平均折合纯  相似文献   
998.
施肥是影响天然橡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措施调控天然生胶性能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成龄橡胶树,设置不施肥对照以及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4种不同的施肥措施,通过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天然橡胶生胶特性的影响,为天然橡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生胶中的氮含量(12%)、塑性保持率(7%)和可塑性;氮磷钾肥在施肥初期降低了门尼黏度(17%),提高了生胶的可塑性;有机肥在施肥初期的门尼黏度高于对照26%,即提高了生胶分子量;氮磷钾肥+有机肥利于维持氮含量和杂质含量的稳定性;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有利于保持生胶氮含量、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塑性初值的一致性。综上所述,4种施肥措施中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较为优秀,其次为氮磷钾肥,而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则较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贡献,筛选出适合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在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田开展了 2 年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油稻轮作(T1)、鸭稻共作(T2)和油 稻鸭模式(T3)4 个处理,分析水稻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机械组成、容重、pH、有机质、有机碳、全氮、 碳氮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结果发现,与 CK 相比,T3 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 幅分别为 24.63%、8.78%、23.98%),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提高(增幅 依次为 21.66%、21.66%、57.75%、24.64%、20.81%、26.43%);T2 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幅依 次为 19.34%、8.78%、16.01%),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均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 15.19%、 15.19%、36.31%、17.02%、18.81%);T1 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下降(降幅 11.95%),土壤 pH、有机质、有机碳、 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 3.03%、11.29%、11.29%、7.01%、4.76%、10.49%)。主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土壤肥力综合排名:T3>T2>T1>CK。因此,T3 处理更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土壤培肥效果 最好。  相似文献   
1000.
碳中和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旨在明确县域尺度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了解碳足迹的调控手段。基于江苏兴化稻麦轮作区域农户调研数据(调研内容包括土地状况、作物种植、物料投入、农事操作、相关机械),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分析了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水平、构成和潜在影响因素,并探究了碳足迹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化县域稻麦轮作系统稻麦周年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13006.2 kg CO2-eq·hm-2和0.86 kg CO2-eq·kg-1。碳足迹组成中,CH4占水稻季碳足迹的68%,N2O占小麦季碳足迹的45%。除温室气体外,水稻季各部分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肥料、能源消耗、农药和种子,而小麦季中能源消耗占比则高于肥料。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与肥料投入和柴油投入呈正相关关系。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在氮肥偏生产力到达临界值(20.2 kg·kg-1)后不变。小麦季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田经济效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随农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兴化县域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的降低有助于其农田经济效益的提升,其中降低肥料投入和能源损耗是调控碳足迹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