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50篇 |
免费 | 2231篇 |
国内免费 | 44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79篇 |
农学 | 2913篇 |
基础科学 | 2247篇 |
4988篇 | |
综合类 | 18267篇 |
农作物 | 2969篇 |
水产渔业 | 1806篇 |
畜牧兽医 | 6551篇 |
园艺 | 2767篇 |
植物保护 | 20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8篇 |
2023年 | 904篇 |
2022年 | 2029篇 |
2021年 | 1974篇 |
2020年 | 1906篇 |
2019年 | 1875篇 |
2018年 | 1336篇 |
2017年 | 1958篇 |
2016年 | 1502篇 |
2015年 | 2037篇 |
2014年 | 2107篇 |
2013年 | 2602篇 |
2012年 | 3515篇 |
2011年 | 3660篇 |
2010年 | 3264篇 |
2009年 | 2796篇 |
2008年 | 2856篇 |
2007年 | 2540篇 |
2006年 | 2054篇 |
2005年 | 1632篇 |
2004年 | 975篇 |
2003年 | 676篇 |
2002年 | 684篇 |
2001年 | 607篇 |
2000年 | 556篇 |
1999年 | 342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试验使用清洁级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0 g,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3 m lM DSO;Ⅱ组为二恶英(TCDD)染毒组,染毒剂量为50μg/kg;Ⅲ组为染毒TCDD加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组。每组18只,TCDD溶于二甲基亚砜(DM SO)中,质量浓度为25μg/m l。分别在24、48和72 h后,处死动物,制备肝匀浆组织和肝线粒体膜,通过对SD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还原型谷胱苷肽(g lu tath ione,G SH)、总抗氧化能力(tota l an tiox idative capac ity,T-AOC)、还原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 lu tath ione perox idase,G 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 ide d im u 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 a lond ia ldehyde,M DA)含量变化和线粒体膜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的研究,从自由基角度揭示TCDD的毒性机制及清除剂G的保护效应。TCDD染毒急性清洁级SD大鼠后,诱生过多的自由基,消耗机体内酶性和非酶性的自由基清除剂,引起机体内自由基积累对肝脏造成脂质过氧化作用,膜酶受损,致使整个细胞稳态被扰乱;清除剂G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而间接抑制PLA2活性的增强,保护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稳膜效应,减轻TCDD对膜的损伤,并维持磷脂组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2.
建立高表达PCV2-Cap蛋白的CHO-K1悬浮稳转细胞系,鉴定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开发新型且有效防治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构建重组质粒pEE12.4-PCV2-Cap,转染CHO-K1细胞,通过加压筛选,有限稀释,细胞悬浮驯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得到高表达Cap蛋白的悬浮稳转单克隆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发酵,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通过小鼠免疫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PCV2-Cap蛋白能够在CHO-K1细胞中正确表达;发酵过程中活细胞密度高达6×10~6个·mL-1,细胞活力在80%以上,PCV2-Cap蛋白表达量约为370 mg·L-1;利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证明了利用CHO-K1细胞生产的Cap蛋白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CV2-Cap蛋白的CHO-K1悬浮稳转细胞系,并进一步对目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分析,为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3.
134.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5.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以PCV-2 GXWZ-1株为模板,扩增出ORF2基因及其截短基因8个片段(A(ORF2)、B(51-100aa)、C(101-150aa)、D(181-235aa)、E(151-200aa)、F(51-150aa)、G(101-235aa)、H(51-235aa)),将其插入到pcDNA3.0载体中,构建出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PK-15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瞬时表达情况。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9组,其中免疫组7组,阴阳性对照各1组,将纯化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进行组合免疫;二免后,用经处理过的PCV-2 GXWZ-2株阳性病料悬液腹腔注射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小鼠,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后进行体重记录、病理切片制作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6个真核表达质粒成功在PK-15细胞中表达。在攻毒后的3周内,阳性对照组小鼠PCR诊断均为阳性;免疫组中,部分组小鼠在攻毒后第1周或在第2周为阳性,到第3周时各免疫组小鼠全部为阴性;阴性对照组始终为阴性。免疫组在病理保护学方面明显优于非免疫对照组,非免疫对照组的体重增长速率略低于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由此可见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6.
1株高致病性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临床表现神经症状的死亡仔猪脑组织内分离获得1株病毒,同时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负染观察、昆明种小鼠致病性试验、RT-PCR检测和部分基因测序分析。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直径约115 nm的冠状病毒样粒子;接种病毒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死亡率100%;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结果阳性;其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HEV-67 N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分离株暂命名为HEV-CC-2007。 相似文献
137.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d libitum access to feed and water and the option to mix feed and water, all in the same feed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parous lactating sows. Feed and water were made available to sows using a self-fed wet/dry (SFWD) or a hand-fed (HF) feed-water system. In the SFWD system, feed and water were dropped into a common trough area of the feeder. The sow determined when and how much of each was dropped. With feed falling onto the flat area of the bottom of the SFWD feeder trough and water falling into the shallow bowl area, and with the 2 areas seamlessly connected, the sow also determined the wetness of the feed consumed. In the HF system, sows were given dry feed twice daily in a J-shaped feeder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the sow's water source. Sows (n = 114) were assigned to treatments based on parity and genotype. Total feed disappearance per sow during lactation (20 +/- 0.2 d) was greater (P < 0.01) with the SFWD system than with the HF system (120 vs. 110 +/- 4.1 kg, respectively). The SFWD sows had greater (P < 0.01) BW gains during lactation than HF sows (6.2 vs. 0.6 +/- 1.85 kg, respectively). Backfat depth change during lactation did not differ (P = 0.37) between treatments. Likewise, percentage of sows displaying estrus by d 11 post-weaning did not differ (P = 0.51). Piglet weaning BW was greater (P < 0.01) with the SFWD system than with the HF system (6.63 vs. 6.12 +/- 0.22 kg, respectively). Sow average daily water intake and total feed wastage during lactation did not differ (P > 0.66) between treatments. However, sows with the SFWD system wasted less water (P < 0.01) than those with the HF system (15 vs. 232 +/- 12 L, respectively). From a commercial swine production perspective, the difference in waste water volume w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costs associated with manure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In conclusion, use of a SFWD feed-water system in lactation, which provides sows choices of when to eat, how much to eat, and if dry feed should be mixed with water during consumption, enhances sow appetite, improves litter growth performance, and wastes less water than a HF feed-water system. 相似文献
138.
本研究根据酵母系统密码子的偏嗜性,对成熟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嗜性改造,利用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C来表达犬IFN-α成熟蛋白基因。并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为基础来测定重组犬α干扰素的效价,同样方法测定了表达产物对PRV和CDV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实现了犬α干扰素在酵母中的高表达,表达量高达58 mg/L,SDS-PAGE检测大小约为24 ku,比预测分子质量大,推测发生了糖基化。表达产物具有较强的种属特异性,在Vero细胞上对PRV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达到了3.6×107 U/L,对CDV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犬IFN-α以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9.
为评估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跨境传入风险,按照OIE传入风险评估框架,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了TiLV跨境传入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分析认为:活的敏感鱼类(包括亲鱼、鱼卵和鱼苗),用做鲜活饵料的鱼类(野杂鱼)及冰冻和冰鲜的敏感鱼类(包括去除内脏的鱼肉)TiLV传入风险较高,而敏感鱼加工类产品、非敏感鱼类(包括活的和其他形式的产品)及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传入风险较低。建议不从疫区进口高风险产品,对于低风险产品可以自由贸易,而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运输工具和用具等要进行强制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