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44篇
  免费   1705篇
  国内免费   2885篇
林业   1773篇
农学   1354篇
基础科学   1306篇
  2869篇
综合类   13271篇
农作物   1953篇
水产渔业   1129篇
畜牧兽医   4736篇
园艺   2055篇
植物保护   1288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1277篇
  2020年   1210篇
  2019年   1193篇
  2018年   872篇
  2017年   1312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1337篇
  2014年   1410篇
  2013年   1757篇
  2012年   2358篇
  2011年   2541篇
  2010年   2278篇
  2009年   1903篇
  2008年   2026篇
  2007年   1829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154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通过分析土壤水的资源属性,回顾土壤水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壤水资源定义,并对未来土壤水在水资源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揭示施肥对棕壤氮素状况的影响,利用29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全氮在0―6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计算0―60cm土层氮库的储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C/N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而对0―60cm 土层全氮储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全氮及其储量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低量有机肥区>化肥区>无肥区>试验前(1979年),特别是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最显著;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虽有缓慢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是维持土壤肥力的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13.
选取2002~2007年从上海市分离鉴定的11株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强毒株,克隆其融合蛋白(Fusion,F)基因片段,测序后登录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NDV 022433(EU258661)、022435(EU258662)、0210149(EU258653)、0210154(EU258654)、0210227(EU258656)、0210252(EU258658)、03024(EU258637)、04011(EU258639)、05013(EU258640)、07011(EU258642)和07023(EU25864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的F基因扩增片段为1 654 bp,编码551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100%,推导的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0%~100%;各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为基因Ⅶ型NDV强毒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1株NDV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传统疫苗株B1、La Sota、V4和F48E9的遗传距离较远。此外,这11株NDV强毒株均具有大多数鹅源NDV毒株特有的973和1 249 nt RsaⅠ位点。  相似文献   
914.
依据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鲁北地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苹果和韭菜)各生育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作物不同生育期实际蒸散量,计算得到相应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鲁北地区目前产量状况下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苹果和韭菜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分别为491.2、371.0、425.8、666.8和891.8mm,作物系数分别为1.32、1.34、0.85、0.99和1.33.  相似文献   
915.
利用ArcGIS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1:25万),在分析地理因子对干旱分布影响的同时,考虑了降水量对干旱分布的影响;针对不同时段降水量对干旱影响的差异,选择关键时段降水量,结合地理因子建立了各季节干旱分布的回归统计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了重庆市各季节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为了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本文还采用常用的反距离平方插值法对干旱频率进行空间插值,并将插值结果和回归统计结果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6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降水和地理因子的回归统计方法要明显优于反距离平方插值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重庆市复杂地形下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916.
我国低温冷冻害的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简要介绍了低温冷冻害的类型及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冷冻害的时空格局,探讨了全国范围内冷冻害的发生情况.我国受低温冷冻害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并且近十几年来我国黄淮平原及华中部分地区有加重趋势.云南和广东等华南和西南地区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个别年份强度非常大.近20年来,我国低温冷冻害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1992~1999年是冷冻害影响最严重的时段,其中1998年全国总受灾面积867万hm-2,仅江苏、安徽两省就超过了500万hm-2.2000年及以后的几年强度有所降低,但平均每年的受灾面积仍高于370万hm-2.1986~1991年、1992~1999年、2000~2005年3个时段内各省区冷冻害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冷冻害强度在不断加大,其中有8个省区年平均受灾面积上升辐度超过lO万hm-2.  相似文献   
917.
基于Apack的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Apaek软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数量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的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率为9.7%,其中沼泽湿地景观是主要景观组分,占湿地景观面积的96.32%;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很小,聚集度较高,景观破碎化水平低,几何形状复杂,自相似性差.在5县域中,若尔盖县湿地景观的面积和湿地率最大,阿坝县和碌曲县所占比例较小;红原县的斑块数最多,碌曲县最少,但平均斑块面积以若尔盖县最大,阿坝县最小.各县湿地景观组分的比例分配差异大,但均以沼泽湿地景观为主要景观类型,且湿地景观聚集度高,破碎化水平低,几何形状复杂.在区域尺度上若尔盖高原湿地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且具有高度的空照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918.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9.
灌溉策略及氮肥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传统水肥管理为对照,根据根层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与氮素供应目标值指标,对秋冬季设施番茄生育期进行氮肥追施优化管理,同时结合小管出流的方式比较研究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及固定灌额两种策略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氮素追施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下,优化氮素处理保证了番茄产量,与传统氮肥处理相比,追施的氮肥数量减少了48%;在番茄的主要生育时期内,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及固定灌额处理的灌溉量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减少46%和30%;采用同样指标所推荐的氮肥追施数量也分别减少14%和10%,明显减少土壤–蔬菜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减轻了由于过量施氮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