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184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82篇
  194篇
综合类   1088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棕榈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榈藤(rattan)是棕榈科(Palmae Juss.)藤本植物,属棕榈科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植物,包括13属6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其中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Seccari)和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Wei)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2个重要藤种。  相似文献   
152.
虫白蜡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虫白蜡皂化法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探索研究,得到虫白蜡制备高级烷醇混合物的工艺优化条件:10 g虫白蜡皂化加碱4 g,皂化温度90 ℃,皂化时间10 h,氯化钙加入量为碱物质的量的一半,在80 ℃条件下,保温搅拌2 h后,抽滤,滤饼烘干,用乙醇为抽提剂,然后再用乙醇-丙酮混合溶剂将高级烷醇粗品重结晶3次,结晶体在70 ℃左右干燥,可得到纯度为93%的高级烷醇混合物.  相似文献   
153.
2001年至2003年,在湛江、江门、东莞、广州、汕头、韶关等地设点对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水土保持效益、森林改善小气候效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森林净化大气效益、森林游憩资源效益和森林野生生物保护效益等7种效益进行计量与评价.结果表明:7种生态效益价值的总值为736.843 6×108(元·a-1),占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的5.47%;生态效益价值依大小顺序为:净化大气效益472.590 7×108(元·hm-2a-1),占64.14%;涵养水源效益127.450 6×108(元·hm-2a-1),占 17.30%;水土保持效益72.830 0×108(元·hm-2a-1),占9.88%;改善小气候效益33.077 8×108(元·hm-2a-1),占4.49%;森林游憩资源效益16.559 2×108(元·hm-2a-1),占2.25%;吸收二氧化碳效益10.526 7×108(元·hm-2a-1),占1.43%;保护野生生物效益 3.808 6×108(元·hm-2a-1),占0.52%.平均生态效益价值为21 358.82(元·hm-2a-1),表现出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4.
VEGETATION数据的植被指数,受云雾影响,含有大量的噪声信号,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去噪声处理.结合实例数据介绍了半中值滤波法、半均值滤波法、等间隔极大值法用于植被指数的去噪声处理,效果良好;该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NOAA和MODIS等数据的植被指数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5.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 ~ 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初选出易扦插、速生的尾细桉杂种无性系24个,无性系间单株材积株间变异系数为13.87%~68.55%,无性系内变异可能与母株年龄效应、位置效应和立地环境条件等C-效应因子有关.对桉树杂交育种而言,杂交制种后直接进行育苗、扦插和无性系试验是一条快捷有效的无性系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6.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卫星影像资料分析了鸟类栖息地现状,表明该地区鸟类栖息地严重破碎化,严重威胁着保护区内珍稀鸟类的生存,提出了封山育林扩大保护区面积等加强珍稀鸟类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7.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15个种源,于长江中下游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H)、胸径(DBH)、冠幅(RC)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6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3、0.526、0.52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H^2=0.30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伤痛永两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1-3个丰产种源,遗传增益达15.4%-51.5%。  相似文献   
158.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不同类型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东善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处理(ck,山间防火池水,pH 6.6)、不同酸雨类型[包括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酸雨酸度(模拟溶液pH 4.5、3.5和2.5)]胁迫1 a后,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  随着酸雨酸度增加,不同类型酸雨处理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土壤交换性氢离子(H+)和铝离子(Al3+)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相比,酸雨pH为2.5时,土壤交换性H+、Al3+均在硫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75%和240%,在混合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54%和246%,在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46%和249%。此外,酸雨胁迫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氮(P<0.05),但酸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影响不显著;酸雨胁迫1 a后,pH 2.5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378.89±60.69)和(38.67±4.10) mg·kg?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强于酸雨类型,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效磷和总碳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氮。  结论  1 a的短期酸雨胁迫后,酸雨酸度仍然是影响杉木林土壤特性的主要因子,而酸雨类型转变将会加剧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的抑制作用。图6表3参29  相似文献   
160.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 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