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62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34篇
  87篇
综合类   497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研究针叶树种单根抗拉强度与其微观结构和纤维的内在联系,为筛选合适的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树种提供理论基础,对油松、落叶松2种北方常见树种的根系进行抗拉强度、根系解剖结构以及根系分子离析、微纤丝角测定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松、落叶松根系抗拉强度和根系直径负相关,呈幂指数关系;对所测定的9个指标进行分析后得出,根系抗拉强度与管胞在根系横截面所占的面积比、管胞长宽比、管胞长度均呈正相关,管胞微纤丝角对根系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大,两者呈负相关;油松根系管胞长度、长宽比显著大于华北落叶松,而管胞微纤丝角小于华北落叶松,所以使其根系拥有较华北落叶松更大的抗拉强度,具有更好的根系固土护坡作用。  相似文献   
32.
吴孝波  杨成明  魏守余  冯慧  刘育生 《种子》2013,32(2):112-113
糯优6211是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采用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糯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糯优6211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根据亲本的特征特性和糯性基因为隐性的特点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3.
甜菜耐低温种质筛选和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采取耐低温发芽筛选方法,对50份二倍体甜菜种质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筛选出耐低温的种质12份,芽期耐冷指数≥0.76。通过苗期耐寒性鉴定发现,这12份种质的苗期耐冷能力与芽期基本一致,但个体间对低温的反应速度及持久性表现存在差异,其中,6份资源具有更强的苗期耐冷能力。试验证明,甜菜种质苗期冷害的生理临界温度为3~6℃,在该低温阈值下,耐冷性强的种质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而耐冷性弱的资源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1~2℃是甜菜冷害的发生温度,耐冷性强的资源表现为停滞生长,子叶皱缩卷曲,真叶和下胚轴出现似烫伤表现,逐渐死亡;耐冷性弱的资源受冷害症状较早出现,很快发生畸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34.
曾维英  杨守萍  喻德跃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0):1637-164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 ´ 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 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 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枝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5.
用气相色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燃用DME的ZS195柴油机的排气中的甲醛(HCHO)、甲酸甲酯(CHCOOCH3)、甲酸(HCOOH)非常规排放物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DME发动机的尾气排放中,均检测到HCHO,HCOOCH3,HCOOH排放物,且甲醛是非常规排放物中的主要成分,甲醛、甲酸甲酯的排放量随转速上升而略有上升,随负荷增加而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甲酸排放量变化则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36.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是用亲本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建立的一系列近等基因系,可以提高对复杂农艺性状QTL或基因定位的精确性,尤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较小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并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中构建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本文对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特性及其在主要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今后研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次生盐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淡水水体盐度异常增高的现象。目前,次生盐化已经由干旱区的局域环境问题,蔓延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严重威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次生盐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效应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分解者亚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解析次生盐化对溪流分解者群落和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以期为河溪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已有研究表明,在盐化溪流中,(1)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对盐化过程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不同,相应作用路径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变化的调控能力也不同,真菌响应更为复杂;(2)盐化可通过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撕食者通常对盐度敏感,盐化作用下底栖撕食者变化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3)凋落物分解速率普遍降低,但凋落物分解过程与水体盐化特征和模式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后续的研究重点应包括溪流盐化时空动态的生态效应研究、凋落物分解的元素释放动态等过程参数监测、溪流次生盐化与其他因素(全球变化、富营养化、新兴污染物等)的交互作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38.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波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7,26(6):813-819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39.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