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0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林业   1018篇
农学   842篇
基础科学   689篇
  1357篇
综合类   6607篇
农作物   1195篇
水产渔业   497篇
畜牧兽医   2068篇
园艺   1016篇
植物保护   65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1177篇
  2011年   1232篇
  2010年   1046篇
  2009年   1032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862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甘肃省裸仁美洲南瓜白粉菌对己唑醇敏感性及抗性产生情况,采用小株喷雾法对采自兰州、武威、景泰等地的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利用紫外诱导、药剂驯化、先紫外后药剂驯化三种方法对敏感菌株进行了抗药性诱导,并对抗性突变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南瓜白粉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EC50值在17.77~285.54μg/mL范围内;与其他两种诱导方法相比药剂驯化方法获得的抗性突变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8.94倍。敏感菌株和抗性突变菌株孢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分别为36h和48h;抗性突变菌株产孢量和致病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适合度测定表明抗性突变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存在竞争力,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之间差异显著,菌丝分支数、产孢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性突变菌株在抗性突变菌株和敏感菌株混合比例为80∶20的群体中,存在频率比较稳定,连续培养7代后仍占85.69%;己唑醇抗性突变菌株对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4种药剂未表现出交互抗性。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防治南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旋毛虫p53糖蛋白是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的主要抗原组分之一,具有肌幼虫期特异表达特性,主要定位在肌幼虫β-杆细胞.不同旋毛虫种p53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但抗原性有差异,在同一种内变异极少,具有种及属特异性抗原表位.论文就旋毛虫p53糖蛋白抗原的分子结构、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表达、抗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旨在探究与马早期流产相关的功能基因.在同一舍饲马群体中筛选配种后45 d能够检查到胚胎,但2~4个月后发生流产的母马10匹(流产组),以及能正常分娩的母马10匹(分娩组).采集马匹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全基因组平均测序深度为10×,基因组覆盖度97%以上,每个样本大约测得4×106个SNP.对流产组和分娩组的全基...  相似文献   
24.
周鸿进  毛祝新  黄德君  傅华 《草业科学》2011,28(6):1198-1202
摘要:对青藏高原地区6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居群8个不同生育期的可溶性糖(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居群间不同生育期WSC和C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源地来自青海共和县居群和甘肃临潭县居群WSC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CP含量甘肃玛曲县居群显著高于其他居群。整个生育期,WSC含量呈单峰曲线,初花至盛花期最高(P<0.05),初花期WSC含量最高为6.91%,最低为1.58%,CP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完熟期最低。不同居群间WSC和CP含量均表现出一定变异度,其变异系数变幅分别为36.47%~51.29%和4.76%~20.29%。相关性分析表明,WSC与C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5.
云南半细毛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了 58只母羔 ( 38只单羔、2 0只双羔 ) ,分别于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采取皮肤样品 ,采用横切和纵切连续切片法 ,在皮脂腺水平上观测皮肤毛囊群结构及毛囊性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云南半细毛羊皮肤毛囊群结构为三元型 ,毛囊群呈长椭园形 ,皮脂腺较发达 ,毛囊较少弯曲 ,生长方向一致。毛囊性状初生时与断乳、6月龄、周岁时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年龄段间除皮肤厚度和真皮层厚差异显著 (P <0 0 5)外 ,其余差异都不显著 ,说明毛囊性状在断乳 ( 4月龄 )时已基本稳定 ,断乳时的毛囊性状即可代表周岁时的毛囊性状。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的皮肤总毛囊数 (个 /mm2 )分别为4 7 4 4± 7 73、2 9 0 0± 6 4 9、2 9 2 9± 6 4 2和 2 9 79± 6 0 7,S/P值分别为 3 52± 0 91、6 0 0± 1 1 3、6 6 3± 0 95和 7 39± 1 2 6。单双羔在毛囊发育上有不同 ,这种差别差异不显著 ,但数量上的差异一直持续到断乳  相似文献   
26.
瘦素(leptin)蛋白由肥胖基因编码,对人体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人瘦素蛋白基因(lep)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并转化E.coli DH10Bac,获得重组杆粒Bacmid-lep,然后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感染重组病毒的家蚕BmN细胞检测到大小约22 kD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的人瘦素蛋白分子质量相符。给家蚕5龄起蚕注射重组病毒液后的4~5 d出现发病症状,RT-PCR检测发病家蚕的血液中有lep基因转录,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大小为22 kD的人瘦素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能够获得含有人瘦素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目的蛋白能在家蚕细胞及幼虫体内表达。  相似文献   
27.
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 2C在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方面的意义.本研究将FMDV NSP 2C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pFast-bac- HT-B,将其转入含骨架载体Bacmid的DH10Bac,经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骨架质粒Bacmid-2C.将Bacmid-2C转染昆虫细胞Sf9,鉴定正确后,经3次增殖获得高滴度的P-3代病毒后,在High Five细胞中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在High Five细胞中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93 ku的目的蛋白2C,Western blotting及Dot-ELISA结果显示,该表达产物对FMDV感染动物阳性血清有良好的反应性.以电泳纯化的2C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健康非免疫动物、免疫动物及FM-DV试验感染动物血清,结果表明2C-ELISA不但能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血清,而且还能检测FMDV感染早期动物血清中的2C抗体.说明昆虫细胞表达的2C蛋白可作为FMDV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鉴别诊断的良好抗原.2C基因在Bac-to-Bac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建立通过检测几种NSP抗体,筛查感染及隐性带毒动物,净化畜群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RNAi及沉默通路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双链mRNA特异性降解的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迄今为止,RNAi已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最新和最有效的方法,并且在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中也有很大潜力。作者主要综述了RNAi的过程、小RNA的生物发生学及沉默通路的保护和调控。  相似文献   
29.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7种兽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的HPLC-PDA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二氢钠3.0 g加水至1000 mL,加三乙胺1 mL,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0.2)-甲醇(80∶2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全扫描和240 nm波长测定,并采用峰纯度检查和光谱相似度检查辅助对照品比对方法,对四种目标分析物进行确证。结果显示,4种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与其他物质峰分离良好,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3.5%~119.2%,RSD为0.1%~5.8%。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四种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